懷化市農科教結合的實踐在農民職業技術教育、農科教體製建設、農業服務機製創新以及政府在農村發展中的作用等許多方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改革農村教育和農業科教體製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一)關於農民職業技術教育
懷化市農科教結合,從對農民的教育內容來說,突破了以往農民教育的舊框架,將教育內容拓展為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現代農業科技教育為重點的農民職業技術教育。這些都是農民迫切需要的實實在在的知識和技術,自然就提高了農民參與教育的興趣。從施教主體來看,把農民教育不再僅僅看作是教育部門和農業部門的事情,而是作為各級政府行為,由政府統籌協調的一項係統工程。從施教方式來看,以往的農民教育表現為零散性、變動性、應急性,而懷化市的農科教結合有規劃,有機構,責任到人,這種教育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係統性、規範性和科學性。因此,它給我們的啟發是多方麵的。
1.農民的教育要講實效。首先,這種實效必須有高效率的組織體係做基礎。懷化市農民教育以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的,以機製創新做保證,構建了縱橫交錯的農科教結合網絡,完善了各級農科教機構。農科教人員的工資待遇全部實行財政撥款,解除了他們為農民服務的後顧之憂。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以責任狀的形式層層對上級負責,並製定了嚴格的檢查評比標準。近10年來在懷化市已經形成了具有戰鬥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的農科教組織,培養了一大批農科教專業幹部。
其次,要在針對性上下工夫。這種針對性來源於農民的實際需要,而不是上級領導的意誌。教育的內容、教育的形式和方法都必須符合農民的特點和需要。懷化市把培訓、示範作為農民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把解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農民的實際問題作為教育的內容,是符合農民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的。科技教育隻有解決了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才能吸引農民,激發農民運用科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農民教育要講究係統性。農民教育本身是個係統工程,這種係統性首先表現在施教主體的係統性。對農民的教育始終是農村工作的重點,但是為什麼在中國的很多地方農民教育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除了領導者認識問題以外,沒有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施教主體是一個重要原因。農民教育是個複雜的工程,單純靠教育部門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農業部門也不能解決,必須動員社會各個方麵的力量,找到一個結合點,才能使農民教育擺脫口頭上重視的現狀。懷化市農科教結合從“政府統籌、農委主辦、教委主管、部門支持”發展為“政府統籌,教委主管,部門聯辦,社會支持”的農民職業技術教育體製,不僅解決了施教主體問題,找到了農科教的結合點,也為我們探討市場條件下的農民教育提供了多方麵的啟示。目前,懷化市農科教組織正在由鄉鎮向村級延伸,以各種專業協會為基礎,已經批準成立了24個村級農科教中心,正在實現著農民自己教育自己的目標。市場條件下農民教育的施教主體應該是多元的,但政府的統籌規劃作用在短時間內是不能削弱的。
其次,農民教育內容的係統性。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農民的素質,而素質表現在許多方麵,如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觀念素質、科技素質等,這些素質是一個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整體,某一素質的缺乏會導致整體素質的低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晏陽初在他的鄉村建設理論中就提出了對農民實施“四大教育”,即“文藝、生計、衛生、公民”四種教育,其意在以文藝教育治“愚”,培養農民的知識力;以生計教育治“貧”,培養生產力;以衛生教育治“弱”,培養強健力;以公民教育治“私”,培養團結力。國內外的農民教育事實證明了單一的素質教育會影響教育的效果。懷化市在實施農科教結合的過程中,以科技教育為突破口和載體,潛移默化地對農民進行了思想觀念的教育,農民的市場意識、科技觀念有了明顯的增強,但如何在科技教育過程中滲透政治、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尋找各類素質教育的結合點,並把它以某種方式固定下來,仍然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