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對市場經濟條件下懷化市農科教(3 / 3)

3.推廣。農科教結合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推廣,示範、培訓、服務都是為了把新技術、新品種、新的管理方式推而廣之,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

懷化市農業科技推廣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加強農技推廣體係建設。主要是鞏固縣一級、加強鄉一級、重視村組級、培養科技示範戶的“三級一戶”基層農技推廣體係。這個推廣體係主要是承擔實用技術和優良品種兩大推廣服務。

以2000年為例,懷化市以各種方式進行農業科技推廣的重點項目有:優質稻品種(組合)技術、柑橘高接換種技術、農作物專用配方肥技術、模式化稻田養魚技術、生豬品種改良技術、牛羊(冷配)技術、上流式低壓浮罩沼氣池技術、稻田全程農機化服務技術、大棚蔬菜技術、金秋梨、楊梅、板栗變溫貯藏保鮮技術等。

鶴城區農科教中心在推廣上除了抓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外,還抓了兩個環節:一是利用“中心”橫向地聯合各種“專業技術協會”和各種技術推廣組織,縱向地發展村級科技推廣服務網絡;二是抓了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據對8個實行農科教結合鄉鎮的統計,2000年度共推廣科技成果28項,比實行結合前增加40%,采用新技術35項,科技人戶率達71.25%,比實行結合前增加了5個百分點。

培訓、示範和推廣是農業科技傳播過程中相互聯係的三個方麵,培訓、示範的目的也是為了推廣農業科技,推廣農業科技必須依靠培訓和示範。

4.服務。農科教結合服務是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采取扶持等措施,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把信息、技術、資金、物資、銷售等結合起來,使農科教結合向實體化發展,並使農村形成多種貿工農、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服務組織形式。

農科教結合的服務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二是搞項目開發服務;三是對科技承包戶進行跟蹤服務隨時解決問題;四是信用社、銀行向農戶提供減息、低息、政府貼息貸款;五是有關部門保價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六是各單位均參與的逢集“科技下鄉活動”,政府投資,涉農單位聯合參與,把種子、苗木、錄像帶、資料、樣品等無償地展示給農民、贈送給農民;七是通過獎勵引導農民采用新科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如桐木鎮對發展5畝以上的優質葡萄的農戶,政府每畝給予100元的獎勵;八是進行產後的服務,如開拓市場、提供市場信息等。

以鶴城區、中方縣農科教服務為例。鶴城區農科教中心圍繞本地經濟的發展,大力開展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技術、資金、物資及銷售綜合配套服務,充分利用“農科教中心”的技術谘詢部、圖書閱覽室、信息服務站、莊稼醫院等部門,采用技術集體承包、技貿結合等辦法,解決推廣、培訓等技術措施與資金、物資不配套的難題。據對8個鄉鎮農科教中心的統計,2000年圍繞技術項目的落實,共提供配套物資35.13萬噸。

中方縣為了滿足農戶對科技、信息的需求,著力建立了兩大服務體係:一是科技服務體係,一是信息服務體係。科技服務體係,是由中方縣農科教辦從農口各部門及蔬菜辦、文衛局等單位挑選了14名各具專長的農業技術人員,成立了中方縣農業服務中心(農民稱之為“科技110”)。中心通過電話谘詢、實地指導、技術顧問等服務形式,無償或低償為全縣農戶提供服務為便於與農戶聯係,中心將服務電話通過各種途徑向外公布,並將14名技術人員的聯係電話、BP機號碼製成“專家聯係卡”,公布於眾。中心自成立至今共為農戶提供各類農業科技服務1000多次,深受農戶歡迎。中方縣農科教結合還成立了中方縣農村經濟信息中心,以解決農戶信息量不夠、質量不高、渠道不暢、信息滯後的問題。該中心與農業部信息中心聯網,把從網上了解的全國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農產品的準確價格、全國新技術、新品種及國家農業產業政策動態、國際主要農產品價格走向和農業發展趨勢等信息,編印成《農業網絡快訊》,及時分送縣領導、企業、鄉鎮和農業生產大戶,以指導全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目前,信息中心已累計編發各類信息5000餘條,其中在網上發布購銷信息1000餘條,前來索取信息的農民絡繹不絕。

(四)有效的運行機製

機製創新是懷化市農科教結合的保證,如何保證農科教結合的順利進行,除了建立權威性的領導體係外,下麵幾個方麵是十分重要的。

1.組織保證。農科教結合的組織建設和設施建設是搞好農科教結合的基礎,懷化市農科教做到組織領導到位,工作有計劃,培訓有場地,示範有基地,教學有師資,活動有經費。對鄉鎮農科教中心的建設,懷化市農科教結合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的原則,在全市的鄉鎮陸續建立了農科教中心;同時加大了農科教中心基本條件的建設,使鄉裏的培訓部、村裏的培訓室在教室、課桌椅、圖書資料等方麵得以加強和完善;抓好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組建示範網站,為農科教中心配有電腦;健全中心的各種內部管理規章製度;推進示範基地的規模化;鞏固和加強村組科技服務網絡;充實和穩定科教隊伍,切實提高培訓和管理水平。農科教中心的建設目標是向實體化努力。

以懷化市19個省級示範鄉鎮農科教中心(太陽坪鄉、柿溪鄉、桐木鎮、龍場鄉、盈口鄉、昌閣鄉、硤州鄉、岔頭鄉、雙溪鎮、黔城鎮、貢溪鄉、廣坪鎮、麻纓塘鄉、禾梨坳鄉、仲夏鄉、小橫龍鄉、臨口鎮、軍大坪鄉、北溶鄉)為例,其基本情況如下:農科教中心本部平均有專職人員3人,中心組成人數平均35人(主要是七所八站的成員),其中國家幹部18人,高級職稱占3%,中級占38%,其他均為一般技術員或助理級職稱;從師資隊伍上看,每個中心平均有師資13人,專職教師5人,兼職教師8人;從培訓條件上看,固定資產總值平均為23萬元,建築麵積平均604平方米。每個中心有教室4~5間,實驗室30平方米,課桌椅414套,圖書達4003冊,儀器設備中電視機1~2台、錄放機1台、錄像片28盒。從村級隊伍的配備上看,每個鄉鎮已配農業技術員14個,培養農民技術員55個,幫助成立全鄉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6個,人數約為每鄉535人。就全市總體情況而言,鄉鎮農科教中心數達328個,固定資產投資達7117.4萬元,技術示範麵積達32886.5畝,中心建設麵積有76253.7平方米,儀器台件總值387.73萬元,儀器台件總數達12814件;中心人員總人數達6225人,技術人員有3104人,教學人員有1933人,其他人員有1188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866人,為農科教結合順利實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2.明確職責。懷化市的農科教結合,不僅納入了懷化市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還列入領導者個人的任期目標,定期進行考核,作為衡量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之一。懷化市的農科教結合1已經體現在農村工作的各個方麵,每一級農科教結合機構都有明確的職責。農科教結合的活動內容用“九個一”的形式固定下來,並以層層簽責任狀的方式對上級負責,如縣級“九個一”的具體內容就包括了以下方麵:建好一個不少於3000畝的現代農此,_技示範園;抓好一個農科教結合示範鄉;引進推廣一批農業新技術項目;聯係一百戶農業科技示範戶;辦好一所重點農業職業學校;辦好一台電波入戶節目;建好一個“五機一幕”示範點;建好一個農業科技信息中心;每年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科技下鄉活動。

3.簽訂責任狀。懷化市農科教辦公室是副處級單位,縣農科教辦公室是副科級單位,它們何以統籌市、縣的局、委、部、處,使農科教結合這個大體係高效運轉?原來他們采用了責任狀的形式層層分解落實農科教結合的工作目標,建立約束機製。具體做法是由市農科教辦組織簽訂了市對市直部門和縣、區的農科教結合突破性工作目標責任狀,區縣對鄉鎮簽訂農科教結合突破性工作目標責任狀。從上到下,層層建立目標責任製。

在年初,市委分管黨群、農業的副書記、市長、農科教結合領導小組組長陳誌強代表市委、市政府與18家市直農科教結合成員單位的一把手簽訂農科教結合工作專項目標責任狀。其次是由主管市長代表市委、市政府與13個區縣農科教結合領導小組的組長簽訂專項目標責任狀。到次年初要按規定進行檢查驗收,給予打分並將考評的結果排隊通報,好的要予以獎勵。同時將完成情況列人幹部的政績考核的內容。懷化市農科教檢查考評內容及其評分標準、方法如下:

組織領導方麵:

1.領導掛帥、聯絡員負責、成立了班子、有工作經費。(查資料、看原件)(10分)

2.年初有工作計劃、年終有工作總結。(查資料、查原件)(10分)

培訓工作方麵:

1.培訓工作計劃落實。(查記錄)(10分)

2.有培訓場地及設施。(現場查看)(10分)

3.完成了當年目標管理的培訓任務。(查花名冊)(30分)

示範推廣方麵:

1.主要領導有“科教興農”示範樣板。(現場察看)(20分)

2.示範項目得到推廣。(查現場、座談)(10分)

說明:年終檢查,凡完成任務,按規定提供資料記滿分。培訓、示範任務超過計劃,適當加分,總分為100分。完不成任務每10%扣2分基本分。年底先由單位自查,寫出書麵報告報市農科教統籌領導小組辦公室,再由市辦組織檢查,檢查結果排隊並通報。

列出懷化市農科教成員單位2000年“科教興農”目標計劃責任書及其管理評分標準和方法,2000年全市農科教結合突破性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及其考評辦法。

關於領導示範內容,可再列舉中方縣領導示範內容如下:

潘運鵬,書記,在新路河鄉小灣坪村負責曱魚推廣10000隻;李先勝,縣長,在茅利溪負責中方現代示範園100公頃;

張小榮,副書記,負責丁家鄉的黃薑、茯苓、中藥材種植13.33公頃:

張顯米,副縣長,負責銅灣鎮烏骨雞推廣40萬隻,兩係優質稻開發100公頃;

武思元,副縣長,負責花橋鎮晉雲2號產蛋鴨養殖20000隻;

農科教辦,負責中方鎮茅利溪良種豬繁育場種豬100頭,反季節蔬菜6.67公頃。

綜上所述,懷化市農科教結合通過責任製的約束機製,使農科教結合上下聯通,基本上實現了“橫向結合到邊,縱向結合到底,跟蹤服務到家”,的結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