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模式的分析
我們知道,中國的農民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已經經曆了兩個高潮,一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實行,依靠政策激發了農民空前的生產積極性;二是四荒地承包和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30年不變的政策,再一次激發了農民對土地和荒山投資的積極性;目前農業的改革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此階段是以市場經濟為前提的農業結構調整和加入WTO後麵臨的挑戰而進行的以高效農業、有機農業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的大改造。與前兩個階段比,後者是一次更為深刻的農業變革,農民對農業科技渴望和依賴更為強烈。根據這一特點,懷化市及時調整了農科教結合的內容、形式和途徑,使農科教結合的組織建設、運行機製和服務農民的方式緊緊地同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與市場機製相吻合,我們認為懷化市已經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的農科教結合的模式。分析這一模式,我們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麵的特點。
(一)完善的農科教網絡體係
農科教組織機構的建設是農科教結合順利實現的基本保證,經過多年的努力,懷化市已經形成了一個綜合交錯的農科教結合的網絡體係。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自上而下的農科教結合行政體係。農科教結合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要獲得最佳的效益,必須有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懷化市從市到鄉鎮都建立了具有權威性的農科教領導體係,負責各自的農科教工作。
懷化市設立市農科教統籌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市委副書記陳誌強親自擔任;分管農業的副市長熊健、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湯自飛任副組長。領導小組的成員包括18個職能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這些成員單位分別是:市委組織部、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市計委、市科委、市科協、市農機局、市水電局、市林業局、市農業局、市廣電局、市教委、市畜牧局、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團市委、市婦聯、市農廣校、市機電工程學校等。因此懷化市的農科教結合通過領導小組不僅把農科教各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統籌到一起,也把市委市政府負責農業、教育、科技的主要領導結合到一起。在領導小組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正是他們親自掛帥才使農科教結合機構具有了權威性,可以通過行政的手段把分散的各職能部門統籌起來,把所屬的各縣、市、區的主要領導組織起來,共同投入到農科教結合工作當中去。
縣、鄉兩級也依照市農科教結合統籌協調小組的構成模式相應建立了各自的農科教結合領導機構。在區縣一般由縣長或縣委書記任組長,鄉鎮一般由鄉鎮長或鄉鎮黨委書記任組長。以鶴城區為例,鶴城區農科教中心領導小組由區長楊冬英任組長、區委副書記李毅、副區長周有庚任副組長;小組成員包括:區計委主任、區科技局局長、區教育局局長、區農辦正副主任、區財政局局長、區農業局局長、區畜牧水產局局長、區林業局局長、區農機局局長、區綜合開發辦主任等11人。
鄉鎮農科教中心是在鄉鎮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將鄉鎮的兩科(科委、科協)、八站(農機站、畜牧站、林業站、農技站、水電站、經管站、文化站、廣播站)、一辦(企業辦)、兩社(供銷社、信用社)、兩校(鄉鎮農校、農廣校)統籌起來組建的,由鄉鎮長或黨委書記任農科教中心主任,分管領導任副主任,各站、所、社、校負責人為成員。以鶴城區鴨咀岩鎮為例,鎮長李述文任鎮農科教中心主任,副鎮長向其祥任副主任,成員包括:政府辦主任、學區校長、學區教導主任和農技站站長等。
從懷化市的各級農科教結合組織來看,農科教結合領導小組組長都實現了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來擔任,尤其是在鄉鎮一級,市委市政府要求必須由政府一把手兼任農科教中心主任,分管農業、科技、教育的副鄉鎮長為常務副主任,以實現農科教各部門的更好結合。可以說,懷化市的農科教結合首先是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結合,這種結合在事實上提升了農科教結合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從而使各級政府能夠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開展農科教結合工作,它也保證了農科教結合工作的正常運轉。
懷化市在市縣兩級農科教結合領導小組下都設有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負責農科教結合日常工作的開展,並對兩級農科教結合辦公室實現了定編、定級、定經費。市農科教領導小組辦公室屬副處級單位,有編製7人,辦公室下設綜合科、業務科兩個科室,有獨立的財務。區縣農科教結合辦公室屬副科級單位,一般有專職人3~4人。鄉鎮農科教中心由科技副鄉鎮長任專職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設有1~2名農科教專幹協助工作,一般有專職教師2~3名,兼職教師4~5名。以鴨嘴岩鎮為例,鴨嘴岩鎮農科教中心辦公室設有1名專幹,其編製屬教育係統,由中心完小分管職業技術教育的副校長或鄉農技站負責人擔任。各級農科教常設機構均有固定的編製,屬於同級黨委、政府直接領導下的行政事業性部門。工資和工作經費享受全額財政撥款,為農科教結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和人力的保障。
2.級橫交錯的農科教網絡。懷化市農科教結合網絡係統包括若幹個分係統,分係統又由子係統所組成,形成了自身的層次結構。
從縱向看,懷化市農科教體係主要有市、縣(區)、鄉(鎮)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既相互依存、相互聯係,又各有側重,有主有兼。市一級農科教結合的工作重點主要是宏觀上的統籌領導,組織實施,協調關係,檢查考核;縣(區)一級農科教結合的重點主要是完成市農科教結合的任務,抓好全縣農科教結合的統籌工作,辦好縣農業職業中學,抓好示範推廣;鄉鎮一級的重點主要是抓好農科教中心建設,通過“中心”發揮其在科教興農中的作用。
從橫向看,懷化市的農科教聯合了市、縣、鄉的所有涉農部門。在市級有市屬的18個職能部門,在縣級包括了各個業務局、辦公室、農廣校等單位,在鄉鎮主要是通常所說的“七所八站”,構成了相互聯係的農科教網絡。
按照農科教結合發揮作用的渠道不同,懷化市的農科教結合主要通過三個體係發揮作用,即農科教中心、農業職業學校、普通中學中的職業教育圍繞科技項目或以科技為先導的區域性支柱產業開展“培訓、示範、推廣、服務”,以達到促進農民增收和促進農村發展的目的。
農業職業學校:懷化市建立“政府統籌、農委主辦、教委主管、部門支持”的農民職業技術教育體製。這一體製是在市政府的統籌計劃下,把農業、畜牧、水利、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力量結合起來,把農業發展基金、水電基金、育林基金、扶貧開發基金等各項專項基金按一定的比例籌集辦學,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把每個縣的農業職業中學辦好。在這一體製的激勵下,懷化市農業中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一大批校辦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立起來,農業中學的校舍、師資和教學設施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1992—1994年在校生人數達到了一個發展高峰。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既解決了農民子女升學難的問題,也為處境困難的職業學校注入了活力,為農村發展培養了大批有知識、懂技術的高素質的勞動者。現在的農業中學根據市場條件的特點,利用師資優勢和農科教基地主要通過示範向農民提供各類新的農業技術。
普通中學中的職業教育:懷化市的普通中學實行雙證製,他們在總結爐亭坳中學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實驗的基礎上,1996年在全市推廣了3+1的教學模式。
鄉鎮的農科教體係:每個鄉鎮創立鄉農校,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為了不斷地對已經進入農業生產領域的農民進行科技教育,懷化市各鄉鎮成立了由鄉鎮政府直接領導的鄉鎮農校或鄉鎮農業職業技術中心,建立了鄉鎮農業科技圖書室,有專門的授課教室。農校一般由鄉鎮中心小學選派一名教師任專職校長,鄉鎮各個部門(簡稱七所八站)的專業人員任專業教師,並聘請縣市以及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來舉辦科技講座和現場指導。所培訓的內容均是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和資源優勢而定。如桐木鎮的“黑珍珠”葡萄栽培、三係製種技術,鶴城區的禮品西瓜、反季節草莓、超級稻的引進與栽培技術等等,都是依托鄉鎮農校的科技培訓實現推廣的。45歲以下農民的綠證教育、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學員的教學組織也是由鄉鎮農校來承擔的。
農科教等涉農部門在鄉鎮都有其基層組織或機構,因此為在鄉鎮實行農科教結合提供了條件。鄉鎮是科教興農的前沿陣地,也是懷化市農科教的結合點,市、縣(區)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最終都必須靠鄉鎮組織落實到農民那裏。鑒於鄉鎮農科教結合是整個農科教結合的落腳點和著力點,現重點把鄉鎮農科教結合的體係介紹如下。鄉鎮農科教結合體係的基本結構。
鄉鎮農科教結合組織形式的總體框架是按照四個層次、五大係統構建的。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鄉鎮級,第二層次為村級,第三層次為組級,第四層次為生產單位(主要是廣大農戶和鄉鎮企業)。五大係統包括:①科技管理係統:在鄉鎮科委、科協的領導下推行科教興農計劃。在村裏設科技副村長、組織專業協會,組裏設科管員、發展專業協會會員,負責科技工作的計劃、組織和協調。②商品基地開發係統:在鄉鎮農科教中心的指導下,通過鄉村的集體合作組織、大戶聯戶的專業開發,帶動全鄉鎮的產業開發。③科技推廣示範係統:在鄉鎮農科教中心的統一指導下,在村裏設科技推廣小組,組裏設科技示範戶,主要職責是進行技術推廣和試驗示範。④配套服務係統:以農科教中心的供銷社、信用社為主體,通過聯係村、聯係組,為實施科技項目提供必需的配套資金和物資。⑤科技培訓體係:以鄉鎮中心的鄉農校、農廣校為主體,村裏設培訓分校,組裏設學習室,根據科技項目和農事的需要,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
需要指出的是,負責懷化市農科教結合工作的領導最近又提出把農科教結合的中心下移到村一級,這樣不僅可以激發農民自身的科技需要,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也可以削減機構,減輕農民負擔。經過試點他們已經在全市24個發展較好的村子設立了村級農科教中心。
(二)科學的組織功能定位
農科教結合組織並不是試圖取代原來的農業、科技、教育等組織而成立新的組織,這不僅是由社會化分工的規律決定的,也是由我國目前的體製所決定的。懷化市把農科教結合組織的功能定位為:統籌、協調、示範、培訓、服務五大功能,統籌、協調是各級政府農科教結合機構的主要功能,示範、培訓、服務是各級農科教部門的主要任務。
1.統籌功能。所謂統籌,即政府在所轄行政區域內,把農業、科技、教育及其相關單位有機地組織起來,統籌製定本地的綜合發展規劃,統籌安排科技推廣項目和人員培訓計劃調配技術力量,統籌使用實驗場地及設施,統籌開展資金、物資、技術等全程服務,以取得最佳的整體效益。具體包括規劃統籌、項目統籌、資金統籌、培訓統籌等。
規劃統籌是農科教結合的首要環節,是政府根據所轄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統一製定農業、科技、教育協調發展的規劃。這一發展規劃不是農業發展規劃、教育發展規劃和科技發展規劃的簡單相加,而是沿著“社會經濟發展一人才培訓一科技推廣”這一主線,把各個規劃有機結合在一起,根據社會經濟發極的總目標分別對農業結構調整、技術培訓、科技成果推廣等提出具體指標,避免了各部門規劃各自為政、相互矛盾、重複的問題。因此農科教結合的統籌職能是政府職能,這一職能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以及市場經濟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始終會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