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懷化市農科教結合的背景(3 / 3)

實行農科教辦學體製,由政府統籌,集各部門優勢為一體,使辦學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到1990年底,懷化基本上完成了這一辦學體製的轉變。縣農業職業中學師資力量有了快速的發展,校舍麵積大為改觀,實習基地得到了大規模發展,經費渠道拓寬,領導力量大大加強。農業職業中學辦學靈活,按需施教,既辦長班,又辦短班,培養各類技術人才,除在教學生產實習基地結合當地資源進行種植、養殖、加工的試驗示範外,還在掛鉤鄉、村、組和學生家庭建立實習和示範基地,通過教學、試驗、示範、推廣,把對本地實用的“短、平、快”技術多渠道傳播到千家萬戶。這樣,農業職業中學成為全縣科技培訓、示範、推廣的樞紐和基地。科技、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結合日趨緊密,為農科教結合向鄉鎮一級延伸與擴展奠定了基礎。

懷化這一做法開創了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新格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評價。1990年9月,在全省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上陳邦柱省長代表省委、省政府在大會報告中號召全省學懷化,“使懷化地區的經驗在全省得以推廣”。1991年,國家計委、教委、勞動部、人事部、財政部5部委授予懷化行署“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稱號。這意味著懷化農科教結合的工作步伐在湖南乃至全國都走在了前列。此後,懷化市的農業職業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1992—1994年達到了一個發展高峰,為農村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3.調整階段(1996年以後)。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科教結合的新模式。其具體做法是,各級政府建立高科技示範區,鄉鎮建立鄉鎮農科教中心,在普通中學實行3+1教學模式,把農科教結合體製延伸到鄉鎮一級。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近些年來職業學校招生數量連續下降。從懷化市教育局的統計看,2000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總數為6824人,比1994年減少了50%,而農科專業招生數僅為125人,占總數的1.8%;而在2000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中,農科專業教師有108名,占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從業總人數的19.1%。很顯然,農科專業的教師大部分被“閑置”學生招不上來,有的學校就開始削減合並農科專業,最後為了學校的生存,不得不撤掉農科專業,全部改為非農專業,而數量相對龐大的農科專業教師也就因此而無事可做,急需尋找其他出路。懷化市中方縣職業中專學校原為一所以農科專業為主的市重點學校,具有良好的教學設備。開設有畜牧、水產、園林花卉、果樹蔬菜、食品加工、鄉鎮企業管理、家庭經營等8個農科專業,擁有農科專業教師24人,占該校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總數的40%,其中19人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1994年之後農科專業招生就開始走下坡路。1999年,該校僅剩的鄉鎮企業管理和家庭經營兩個農科專業共招生43人;2000年隻留下了家庭經營1個農科專業,招生18人,占該年總招生數的3.9%;2001年該校原準備繼續保留家庭經營專業,而截止到我們調查的8月13日,隻有7人前來報名,不能夠組成一個班。

是什麼原因致使農業職業教育滑坡呢?是農民不需要農業科技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們的一項研究中,對350位農民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對科技的渴望十分強烈。他們中有91%的人在使用新的農業科技,最著望得到新的農業科技的人占82%那麼,農業職業學校為什麼遭冷落呢?

農民渴望接受農業科技培訓與農業職業學校遭冷落並存的規象,反映了傳統計劃體製下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體係和模式不能適應市場條件下農民對技術的需求。農民是一個務實的群體,他們更注重科技成果的實際價值,並不在乎能否取得學曆證書,顯然,以獲取學曆為目的的職業技術教育對農民是缺乏吸引力的。

根據這一特點,懷化市及時調整了農科教結合的內容,把科技示範和短期培訓作為農民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形式。他們的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麵;

第一,設置完善了各級農科教結合機構。懷化市自市到村都完善了農科教結合的機構建設,形成了具有權威性、有效性和係統性的農科教網絡。

第二,建立示範區。懷化市在農民科技教育的實踐中發現,傳統學校職業技術教育不能適應目前農民對科技的需要,對農民來說最有效的科技教育途徑是示範。因此,懷化市領導把農業科技示範作為農科教結合的重要職能,也作為農民科技教育的重要途徑。

第三,發展示範戶。在農民中發展示範戶,通過示範戶的帶動促進周圍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是懷化市農科教結合的又一個特點。除了注意培養和發揮當地農民示範戶的作用外,懷化市還十分重視從外界引進人才承包土地,搞高新農業科技示範。

第四,以項目為依托進行培訓。培訓是懷化市農科教結合的主導工作,懷化市的農民培訓既不過分強調課堂上的理論講授,也不再是零星的技術講座,而是整個農科教結合的一個重要環節。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各類培訓都與農業科技項目和示範密切結合,做到了發展什麼培訓什麼,農民需要什麼培訓什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五,普通中學實行雙證製,執行3+1的教學模式。懷化市在總結爐亭坳中學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實驗的基礎上,1996年在全市推廣了3+1的教學模式,初級中學畢業證普遍實行“兩證”製度。在普通教育中適當引進職業教育因素,既是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方麵,又是實實在在的素質教育,為畢業生從事農業生產和進一步學習農業科技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知識、技能和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