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主要做法(2 / 2)

在近幾年的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踐中,各地創造了多種多樣的農科教統籌結合的模式:

項目載體型。以項目作為結合點,圍繞項目,將項目所需的農科教方麵的任務和責任分解,實施聯合攻關,綜合完成項目所需的科技、資金、人才等方麵的任務,達到“確立一個項目,培養一批人才,推廣一項技術,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的。

基地載體型。集中科技、師資、設備、信息、資金、政策等各方麵優勢興辦農科教結合的人才培訓、科研開發、示範推廣、谘詢服務等各種基地,形成“基地+農戶”模式。

企業載體型。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帶動實現農業產業化,形成“公司+農戶”的模式,使生產經營、科技推廣、人才培訓、市場開發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實體載體型。依托農、科、教部門場、站、所、校等,建立各級農科教中心,實行教育培訓、產品開發、科技推廣和經營服務一體化。

示範載體型。以農業科技示範點為突破口,在示範點上集中加大農、科、教、政、技、物的投入,使之成為農科教結合的樣板,通過抓點帶麵,典型引路,“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把一大批成熟適用的技術推廣到千家萬戶。

6.實施“燎原計劃”,推進改革深化。“燎原計劃”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培訓為手段,以取得經濟效益為目的的一項工程。所選擇的項目一般具有科技成果較為成熟,適合在較大範圍推廣,有較多的人接受培訓,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的特點。“燎原計劃”的實施對象主要是農村初高中畢業生。“燎原計劃”是一項育人計劃,通過改革使農村教育的職能轉變和擴展,致力於培養各級各類適應農村需要的人才,從而有效地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它也是逐縣、逐鄉推廣農村教改先進典型經驗的一個計劃。因此,“燎原計劃”既是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農村教改的重要措施。

7.高校全麵參與,促進科技進步。1987年,國家教委和河北省政府在確定教育改革實驗區後,要求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參與實驗區的教育改革,幫助實驗區開發經濟,引進信息和技術,培訓師資等等。在改革期間,清華大學積極參與陽泉縣教育改革,幫助陽泉縣抓規劃、抓技術改造、引進科技新項目等;北京師範大學也參與了陽泉縣的改革;天津大學、河北農業大學也都參與了河北省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