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農業廣播筆視學校(2 / 3)

農廣校實行學曆教育和資格證書教育並重的製度,形成了實用技術培訓、“綠色證書”培訓、中專、大專四個層次的教育體係。實用技術培訓的途徑一是通過廣播和電視將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直接傳播給農民,二是由縣級農廣校麵對麵地向農民傳授。據統計,農廣校通過各種途徑累計對農民進行的實用技術培訓達到1億人次。“綠色證書”培訓是農業廣播電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到2000年,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共培訓“綠色證書”學員245萬人,近些年每年接受“綠色證書”教育的人數達55萬人。中專層次的教育是農廣校教育的主體,20年來農廣校共招收中等專業學員325萬人,畢業135萬人,結業130萬人,學員大都是鄉鎮村幹部和骨幹農民,表明了農廣校中專層次曆年招生數量的變化情況。

農廣校實施的高層次教育包括中專後繼續教育和與高等院校聯辦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專後繼續教育招生對象是具有中等學曆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係的在職人員、農村基層幹部和農廣校畢業學員,培養規格為大學專科同等學曆。農業部委托國家自考辦開考、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係統助學的大專自考助學和各地農廣校與有關高校聯合開展的成人教育,累計培養學員20多萬人。

3.師資隊伍。目前農廣校係統共有專職人員2.1萬人,兼職人員2.5萬人,共4.6萬人。在職人員中管理人員1.05萬人,專職教師1.05萬人。

農廣校教師職稱和學曆水平偏低,距離教育部對中等職業學校師資職稱和學曆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農廣校師資學曆水平在不同省份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湖南專科學曆占到54.2%,中專及其以下學曆者占了近1/3(29.1%),特別是許多鄉鎮基層校沒有大專以上學曆的教師。學曆偏低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農廣校的發展和滿足農民對科技需求的程度。學曆結構是衡量學校基礎理論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對農廣校辦學人員的學曆要求必然會越來越高。因此,有計劃地迅速改善和提高教師學曆水平是農廣校建設的一一項艱巨任務。

除了學曆構成外,另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專業構成。遠程教育所涉及的專業十分廣泛,教師專業的構成也應該是多樣的。目前教師構成中大部分來自農林專業,對農業技術有較多的了解,但對農村經濟、貿易、社會管理等了解較少,對遠程教育和農民職業技術教育的規律、特點的認識也不夠深入。隨著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農村發展與農民對科技、社會經濟知識的需求結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農廣校係統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的科技需要和農村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師的專業結構,下大力氣開展教師的崗位培訓,以適應新的形勢對農廣校師資的要求。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育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文化教育分布不均衡的低學曆國家,13億人口,9億分布在農村,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在我國的農業、農村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在邊遠山區,由於辦學條件的限製,製約了廣大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現代化的遠程教育,可以通過廣播、電視、錄音、錄像等手段,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傳遞給農民,減少了時間、地點、教學設施和師資等條件的限製。這是其他教育途徑所不能比擬的。農業廣播屯視教育的形式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取得最大的辦學效益的最佳途徑,是中國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農民接受教育的最適合的方式之一。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足電視和電腦的逐漸普及,農業廣播電視教育正在成為我國現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市場經濟的確立為農廣校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對農民素質要求的變化,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如何滿足這種變化了的需要是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如農業專業化經營,主要是各類農產品生產大戶,他們對農業技術的專業化程度要求很高,農廣校如何滿足他們的專門技術需要?兼業化生產經營已經構成目前農民就業的主流,農廣校教育如何適應農民多種經營複雜的技術需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民經紀人和農民貿易組織會大量產生,他們對知識的要求無論從內容還是從程度上都與傳統農民有很大不同,農廣校教育如何改變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以適應農民不斷發展的需要?此外,各類教育都肩負著轉移農村勞動力的重任。中國不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不把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鎮,中國的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如何為改變農民的職業結構和素質結構服務,也是新形勢下擺在農廣校麵前的一個迫切問題。為適應這些變化和農民的特殊要求,農廣校不僅要在教育方法、教學途徑和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也要在教育觀念、教育結構和服務機製方麵進行改革。

在一些發達國家,遠距離教育已經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內容和傳播手段越來越多樣化,遠距離教育逐漸走向正規化,越來越與終身教育密切結合。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如廣播、有線電視、多媒體技術、因特網等都用於遠距離教學,並逐漸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為應對加入WTO的挑戰,農廣校應在以下方麵做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