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民思想道德建設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長期實抓的工作機製,要因地製宜,在堅持實效、合理原則的基礎上,明確責權,層層落實,切實加強鄉、村兩級領導班子的建設,為搞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三)促迸農村科技事業改革與發展
1.穩定和增加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
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對農業科學技術工作,尤其是農業科技基礎性研究和基礎性工作實行保護政策,在經費投入方麵要有相對穩定的保證,並逐步增加農業科技單位的事業費。要逐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攻關項目經費和自然科學基金中資助農業科研項目經費所占的比重。同時政府農業科技投資要退出競爭性強的農業產業領域或環節,把資金重點投入公共科研機構及公益性強的農業科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高新科技、綜合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領域。
2.積極支持農業科技單位的技術開發
農業科技單位在搞好科學技術研究的同時,統籌安排科研、開發、成果轉化工作,采用技術入股、創辦科技企業、經濟實體等方式,加強科技成果開發工作,不斷提高技術開發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3.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國家、地方都要重點支持建立一批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和工程技術中心,逐步完善試驗示範的條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支持科技單位直接進入經濟主戰場,到農村推廣自己的科技成果,使大批現代科學技術植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中。國家、部門、地方的推廣計劃中要優先安排高產優質高抗的農、林、畜禽、水產新品種,高效集約模式化種植、養殖業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等,努力提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能力。
4.進一步加強農業科研精幹隊伍建設和穩定農業科技推廣隊伍
國家將繼續以科技攻關、高新技術、基礎研究等形式,支持、加強農業科研精幹隊伍的建設,各地方政府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形成各有特色、特點、特長的農業科研精幹隊伍。由國家、地方共同穩定基層農業科技隊伍,增加技術推廣經費,解決各類待遇偏低的問題,使技術推廣人員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環境,確保技術推廣工作落到實處。
5.改革和完善農業科技管理體係,建立分層次的農業科技體製
國家農業和科技主管部門和地方都要從長遠整體出發,對農業科技工作做出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分工實施,密切協作,逐步形成三個層次力量的合理配置,研究、開發、推廣相互銜接、緊密結合的結構體係。逐步建立分層次的農業科技管理體製。明確國家、部門、地方管理機構和科研、開發、推廣單位的職責。要大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形成新產業;縣級科技機構,從當地實際出發,健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穩定科技服務機構。在搞好技術推廣服務的同時,積極創辦經濟實體。
6.加速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把培養和開發農村科技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增強農村科技後勁的戰略任務。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建立長期穩定的農村培訓支撐體係,要積極創造條件,采用重點培養、分層次培訓(繼續教育、學曆教育、資格證書教育)短訓等方式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的農村科技人才。特別要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市場經濟觀念和現代化管理意識的管理人員和鄉鎮企業家。
7.建立健全農業生產風險保障體係,減少農業生產和新技術應用風險
要建立完善的市場信息服務體係,為農業生產提供產、供、銷的谘詢服務,以便農戶根據市場需求對農業科技和生產安排進行有效選擇。建立農業風險補償基金,解決農民獨立承擔風險的問題,同時減輕民政部門的救濟負擔。建立政策性農業生產互助保險機構,通過開辦農業生產和科技應用保險,轉嫁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風險和科技應用風險。
(四)繼承和發展農村民俗文化
1.鼓勵和支持民俗文化的交流
在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國內文化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將日益深入,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將在更大的範圍和更深的層次上展開。這對於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俗文化,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和吸收一切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必須具有世界的眼光,實現對外的文化交流和互動,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與外國文化在交流中的學習和互補。中外文化在共存、溝通、融合和發展中相互借鑒,各自得到發展,有利於建立麵向世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2.創新民俗文化,振奮民族精神
民俗文化的創新應緊緊聯係民族的曆史和文化傳統。民俗文化的創新隻有以特定的民族和國家過去全部的文化創造和文明成果為根基,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充分吸收其走向未來的一切可持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才能推進文明進程,使自身根深葉茂。民俗文化的創新應是大眾化的,注重實用性的。創新的民俗文化應是當代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曆史進程中的文化結晶。
3.大力開發民俗文化,保留民俗風情
民俗文化的開發,是挖掘其本身所蘊含的經濟潛力,也是民俗發揮文化調適機能,不斷適應時代要求的文化傳承過程。民俗文化的開發必須基於“民俗事實”這個現實基礎之上,這就要求開發的民俗文化之呈現仍應達到“民”、“俗”渾融的層次。否則,民俗文化的開發便失去了其獨有的魅力而終致失敗。農村民俗文化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更應從農民的日,常生活注重起,讓文化融入村民的生活。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建設起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