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戰略措施(3 / 3)

(五)大力加強農村法製建設

1.深人開展普法教育,加強農村法製教育,全麵提高農民法律素質

(1)突出普法重點。農村普法重點對象主要是農村廣大青少年。普法的重點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鄉村的常用法,如《憲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繼承法》等;另一部分是農村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如《合同'法》、《企業法》、《稅法》、《選舉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這些法律適應麵廣,針對性強,我們必須重點掌握。

(2)講究普法形式,注重普法實效。要圍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

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大力加強農村法製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法治進村入戶”、“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活動,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製觀念和素質。

2.加強農村幹部法製觀念,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在農村基層幹部中開展法製宣傳教育,增強農村幹部的法製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使農村幹部自覺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

3.完善農業法律法規,努力提高立法質量

盡快加強農村、農業方麵的立法,並在立法方麵特別重視。在立法觀念上平等、公正地對待農民,解決好農民的平等參與問題。處理好國家法與民間法的關係。我們要吸收民間法的有用成分,減少國家法在執行中的阻力。重視法律的程序化和程序的法律化,即依法治村程序化,解決好依法治村的可操作性問題。

4.為農村基層提供法律服務

為農村提供法律服務,當務之急是送法下鄉。因為農村當前十分需要法律幫助,加強農村的法律服務,為農民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要重視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特別是基層司法所(辦)的作用,發揮基層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的作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涉農法律服務隊伍,以保證各項涉農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和涉農法律問題的迅速合理解決。

5.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1)加速兩個文明建設進程,促進農村治安。要盡快建立和完善適應當前農村發展的教育機製,進一步提高農民素質。要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全麵發展農村經濟,促進物質文明建設,這是廣大農村長治久安的物質保證。

(2)大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農村行政管理功能。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民主建設和法製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機製,強化治保會、調委會的功能,使其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全麵完善基層組織,把村委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抓班子、帶隊伍,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及村委班子領導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建立完善農村調解組織,加強對他們的業務指導,發揮他們在農村第一線積極化解民間糾紛的作用,這是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中的作用,將創建“文明社區”、“五好文明家庭”、“青年突擊手”等活動與綜合治理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倡導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風尚。

(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1.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

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大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入戶,積極發展農村電影放映,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推動服務“三農”的出版物出版發行,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

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縣、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對重要的公共文化資源進行合理調整,逐步增加為農村服務的資源總量。

2.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農村文化活動要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堅持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豐富和活躍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組織花會、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著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係統發掘、整理和保護,提供更多更好的農村題材文化產品。

3.創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體製和機製

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逐步推動經營性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製。大力發展農村民辦文化。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麵向農村、麵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使農民群眾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同時,要加強對拓寬農村文化市場的政策調控,積極開發農村文化市場。規範農村文化市場。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營造扶持健康文化、抵製腐朽文化的社會環境。

4.動員社會力量支持農村文化建設

繼續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化對口支援活動。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捐助農村文化事業。重點捐助文化站(室)、圖書室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公益性文化實體和文化活動。積極組織開展農村文化服務活動。在“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計劃”中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的內容,鼓勵應屆大學畢業生深人廣大農村從事文化信息傳播、活動組織、人員培訓等活動。

5.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負有重要責任。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幹部晉升考核指標,確保農村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切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統籌規劃,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不斷提高用於鄉鎮和村的比例。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采取有效措施,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落實有關部門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