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加強農村法製教育,全麵提高農民法律素質
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律製度的逐步健全,各級黨委、政府對法律法規的普及力度是大的,但不排除有走過場、留死角的情況,真正深入農村組織群眾開展學法用法的活動還不到位,致使一些群眾對法律法規的認識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同違法犯罪作鬥爭的意識不強,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圍還未完全形成。如何讓數量、門類繁多的法律法規真正滲透到鄉土社會生活的實際領域,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真正被廣大人民認同、消化、接受,從而樹立起強烈的法律意識,最後變成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行為規則,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隻有將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到農村,特別越是偏僻落後的地區越要加大對法律法規的普及力度,讓群眾知道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並自覺用法律法規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大膽抵製各種違法犯罪和社會醜惡現象,才能有效地防範違法犯罪活動的滋生。要高度重視農村文化教育,培養具有一定文化和科技素質的新型農民。要加強農村普法工作,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和守法意識。要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移風易俗,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產品占領農村文化市場,淨化農村社會環境。
各級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要積極開展對農民的法律谘詢服務,加強農村普法宣傳,增強農民法製觀念,使農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強農民依法維護權益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提高農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水平,引導農民通過合法途徑和程序表達合理訴求,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係。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廣大農民法律意識,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突出普法重點
(1)要突出重點對象,主要是農村廣大青少年。因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鄉村各條戰線的生力軍和後備軍。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我國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占60%~70%,有的年份竟高達80%。這除了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外,因不知法、不懂法導致的“法盲”現象,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抓好青少年的法製教育,不僅關係到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而且關係到農村的社會穩定。
法製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
——鄧小平
(2)突出重點內容。普法的重點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鄉村的常用法,如《憲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繼承法》等;另一部分是農村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如《合同法》、《企業法》、《稅法》、《選舉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這些法律適應麵廣,針對性強,我們必須重點掌握。
2.講究普法形式
調查發現,普法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通過縣鄉黨校以輪訓培訓幹部的方式,對廣大黨員和鄉村幹部進行係統的法製教育。
(2)以鄉鎮司法所和農民夜校為陣地,通過講解案例,特別是通過講解老百姓身邊發生的活生生的事例等形式,對廣大村民進行法製教育。
(3)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如廣播、電視、黑板報、牆報、標語等,宣傳法律法規,使農民朋友感覺到時刻在接受法律的熏陶,法律就在自己身邊。
(4)采取“四評一幫”的形式,激勵農民自覺學法、守法。近年來益陽農村普遍推廣的“四評一幫”的普法形式,在基層黨組織和各部門的協調下,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負責,動員和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廣泛評選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科技示範戶和雙文明戶,同時對輕微違法和犯罪人員進行幫助、教育,讓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以“嚴打”為契機,在對違法犯罪分子進行打擊的同時,給法律意識薄弱者以警示教育,促使他們學法、守法。
3.注重普法實效
普法教育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切實注重實效。
(1)要實行領導分工包片製度。縣級領導要分別承包一個鄉鎮的普法工作,鄉鎮領導包一二個村,村委、村支部成員包幾個村民組,層層簽訂責任書,責任到人、不留死角。並把普法工作好壞作為考核幹部政績的一項內容,以確保普法工作落到實處。
(2)聯係普法對象的思想、生活、生產實際,結合當地違法犯罪活動實際案例講解法律知識,並在宣講中力求內容準確、語言通俗、形象生動、深入淺出,使學習對象易於理解,深受教育。
(3)根據不同部門、不同職責、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以及遵紀守法的不同狀況,分類進行教育,以增強普法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法製教育的有效性。如組織勞教人員集中進行法製教育,針對性強,效果好。
(二)加強農村幹部法製觀念,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在農村基層幹部中開展法製宣傳教育,增強農村幹部的法製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使農村幹部自覺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都要通過農村幹部向廣大農民群眾傳達和宣傳,幹部必須先懂法,否則就很難向農民宣傳解釋,甚至有時自己違法也不知道,更談不上依法來治理農業和農村工作。在普法教育中要結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農村幹部增強民主法製意識和駕馭農村局勢的能力;要從跨世紀的高度,製定農村幹部教育的短期和中長期普法規劃,並根據農村工作的特點,確定相應的培訓內容,確保培訓效果。增強農村幹部依法治農的觀念,必須轉變農村幹部兩個方麵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