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加強農村法製建設,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秩序穩定與良性發展,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本講要點
農村法製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加強農村法製建設的意義加強農村法製建設基本思路
(一)加強和完善農村法製建設,是實施依法治國的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法製國家的重要基礎
加強農村法製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生活的法製化,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農村長期穩定,保障基層直接民主的基本途徑,是貫徹新時期黨的農村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已在憲法修正案中規定的法製建設的整體目標和偉大理想。農村基層民主法製建設,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基礎工程,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顯然是一項艱巨的和長期的任務,在基層政府和農民麵前,還有漫長而遙遠的路。
(二)加強和完善農村法製建設,是加快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推進農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我國農村的法製建設是整個國家法製建設的基礎,是國家考慮法製建設問題的首要出發點,是影響法製建設進程的至關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衡量我國法製建設水平的基本依據。農村法製建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在農村法製建設中,必須根據農村實際,與時俱進,把握好農村法製建設的方向,才能不斷推進農村法製建設,從而不斷實現農村的文明和進步。
(三)加強和完善農村法製建設,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離不開廣大農村人口的積極參與,否則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得到全麵落實。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法製的保障。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長期穩定農村基本政策,實施科教興農,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維護廣大農民的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都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村法製建設。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從思想上認識到加強和完善農村法製建設事關農村工作的全局,事關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事關農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在推進農村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法製”,使經濟實力與法製建設同步發展,堅持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努力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農村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