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
(1)農業和農村科技必須貼近農民,把服務基層服務農民作為核心任務,在科技成果的研究和推廣中,要為農民提供便利化的條件,為農民提供低成本、實用易學的技術成果,增強農民對技術的可獲得性。
(2)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和科技普及,把農村人口資源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全麵提升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民的現代化。
(3)加強支持。強化對農業和農村科技的支持,建立政府、企業和民間組織各盡其責又協力合作的關係。鑒於農業科技成果外部性較大以及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小而分散的特點,必須加強政府在基礎性和公益性科研推廣領域的主導地位,加大政府對農業科研和推廣的支持強度,增加財政投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創新環境,培植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其他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扶持和促進農民合作組織及其他類型中介機構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科技推廣中的作用。
(4)協調發展,重點突破。協調發展不同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速度,特別是加快糧食主產區、生態脆弱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的科技進步。在農業和農村科技普遍落後的地方,要有重點、有選擇地發展那些有全局影響和戰略帶動作用的科技難題,集中有限的資源突破製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科技約束,實現科技資源的最優配置。
(二)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的建議
1.穩定和增加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
農業科技是基礎產業的科技工作,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對農業科學技術工作,尤其是農業科技基礎性研究和基礎性工作實行保護政策,在經費投入方麵要有相對穩定的保證,並逐步增加農業科技單位的事業費。要逐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攻關項目經費和自然科學基金中資助農業科研項目經費所占的比重。國家、地方的科技三項費用於農業的比例要逐年增加,讓農業科技人員集中精力搞好農業科技工作,多出成果,多出效益。同時政府農業科技投資要退出競爭性強的農業產業領域或環節,把資金重點投入公共科研機構及公益性強的農業科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高新科技、綜合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領域。既要對農業高新技術領域加大投入,又要對農產品安全生產、加工、保鮮等技術增加投入。
同時,通過製定合理的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民間組織基金投向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效益高的農業技術研究與開發領域,多渠道、多形式爭取農業科技發展基金。
2.積極支持農業科技單位的技術開發
農業科技單位在搞好科學技術研究的同時,統籌安排科研、開發、成果轉化工作,采用技術入股、創辦科技企業、經濟實體等方式,加強科技成果開發工作,不斷提高技術開發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鼓勵一部分科技人員從事開發工作,在技術職稱等方麵要同等對待,工資水平可適當高一些,要按照農業技術的特點,國家、地方在稅收、信貸、利率等方麵給予優惠政策。
3.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當前農業科技工作應重點加強對現有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國家、地方都要重點支持建立一批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和工程技術中心,逐步完善試驗示範的條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支持科技單位直接進入經濟主戰場,到農村推廣自己的科技成果,使大批現代科學技術植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中。尊重科技人員的勞動價值,鼓勵生產單位、企業和農民有償使用科技成果。各級政府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解決科技單位、人員在為農民進行無償服務中應獲得的利益和報酬。國家、部門、地方的推廣計劃中要優先安排高產優質高抗的農、林、畜禽、水產新品種,高效集約模式化種植、養殖業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等,努力提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