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的現狀(3 / 3)

(三)農業推廣體係

農業推廣是通過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工作實現技術由科研部門向農業生產部門轉移並被實踐運用的過程。我國的農業推廣體係廣義上包括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技推廣機構與農業科研單位、農業院校以及有關社會團體和群眾性農業科技組織、農民技術員等,是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服務型組織(圖5-3)。狹義上專指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技推廣機構,如農技站、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等。

我國目前的農業技術推廣體係主體是指中央、省、地(市)、縣、鄉(鎮)五級推廣機構,同時還包括各級農業科研單位、有關院校以及有關社會團體和群眾性農業科技組織、農民技術員等。這一體係在機構設置和管理體製上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在機構設置上,按照行政區劃設置中央和地方推廣機構。②在管理體製上,縣級(含縣級)以上,按“塊”管理,即作為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事業單位,縣級以下,實行“條”“塊”結合管理。到2002年初,全國縣鄉兩級共有推廣機構17.3萬個。其中縣級推廣機構約2.2萬個,鄉級推廣機構約15.1萬個。縣鄉兩級推廣機構共有農技推廣員103萬。其中縣級約有33萬人,鄉級約有70萬人。50多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係取得了突出成績和進展。

(四)農村科技培訓活動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個體對科技也越來越重視,並且在當前的農業發展中,技術的推廣應用已經使得農戶個體需要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術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政府在農民培訓方麵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培訓和證書活動。

1.綠色證書工程綠色證書工程

“綠色證書”培訓是我國農民科技培訓的一項基本製度,主要是按農業生產崗位規範要求對廣大農民開展培訓,培養骨幹農民。

對部分地區進行抽樣調查表明,在一些地區,獲得綠色證書的學員比沒有參加過培訓的農民平均收入高出30%,開展綠色證書培訓的村比沒有開展培訓的村收入高出24%。

“十一五”期間,農業部繼續組織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力爭參加綠色證書培訓的農民在2003年2296萬人的基礎上,到2010年再培訓1600萬人,使農村每8戶農民中有1人參加綠色證書培訓。

2.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

由農業部、財政部和團中央共同組織實施,主要是對農村優秀青年開展以科技為主的綜合性培訓,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

截至2003年底,累計投入資金3.8億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47個縣實施了該項目,培訓農民190萬人。有效地提高了受訓青年農民的技術技能,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啟動實施。

“十一五”期間,農業部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力爭參加培訓的農民在2003年280萬人的基礎上,到2010年再培訓800萬人,使每個村民小組有1至2名優秀青年農民參加培訓。

3.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

主要是從參加前兩大工程培訓的學員中,選拔能開展規模化生產和具有創業能力的優秀學員,通過政策引導、信息服務、創業資金扶持和後援技術支持,將其培植成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經營的農場主和農民企業家。該“工程”從2003年開始啟動,計劃2006—2010年再培植7萬人。8年共計培植10萬人,屆時,達到每個鄉(鎮)培植2~3人。

4.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

主要是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進行引導性和示範性培訓,提高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素質和技能,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合理有序地流動。該項“工程”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計劃2006—2010年再培訓1000萬人。8年共計培訓1300萬人。

5.農業遠程培訓工程

主要是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大傳播覆蓋麵,快捷有效地向廣大農民提供技術、信息和谘詢服務,使農業科技成果迅速走進千家萬戶。

6.星火計劃

科技部、農業部、人事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啟動了“星火科技培訓

專項行動”,全國已經形成5000多個國家、省、市、縣四級星火培訓基地為主的星火培訓體係,累計培訓農民達7000多萬人次。通過實施星火科技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提高了農民科技種田水平。

7.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培訓

在農業科技跨越計劃項目實施中,各單位將項目實施與農民培訓有機結合起來,以加快核心技術與配套技術的組裝與集成,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培訓采取集中培訓與田間培訓相結合,老師授課與現場指導相結合。通過培訓,提高了農民文化素質,加快了核心技術的熟化。

8.“百萬中專生計劃”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措施。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著力改變當前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地區間分布不均衡、結構不合理、學曆總體偏低等問題,農業部決定在原有農民培訓項目的基礎上,啟動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計劃用10年時間,為農村培養100萬名具有中專學曆的從事種植、養殖、加工等生產活動的人才,以及農村經營管理能人、能工巧匠、鄉村科技人員等實用型人才,增強他們帶頭致富和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骨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