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基本原則和對策(3 / 3)

二是在農村開展“文明誠信”活動,優化農村信用環境。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幹誠信事”、“做誠信人”已成為農村良好的風尚,帶動了鄉風的轉變。

5.深入開展農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三建一創”活動

“三建一創”即建道德規範、建道德檔案、建道德理事會、創和諧民風。建道德規範就是建立村規民約,規範農村公民的道德行為;建道德檔案就是為每一個農村家庭建立《農村公民道德檔案》,主要記載家庭成員在“愛黨愛國、遵紀守法、顧全大局、勤勞樸實、誠實守信、與人為善、鄰裏團結、夫妻和睦、孝敬老人、關愛子女、相信科學、講究衛生、愛護公物、保護環境、文明禮貌、奉獻社會”等16個方麵的思想道德狀況;建道德理事會就是以村為單位,成立公民道德理事會,監督村規民約的實施,調解農村道德領域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對當事人進行疏導調解,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約束的目的;創和諧民風就是通過開展農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活動,解決農村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村風民風明顯好轉,達到“四無”:即無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無理纏訪;無封建迷信、大操大辦、聚眾賭博;無虐待老人、遺棄子女、家庭暴力;無違法亂紀、粗魯言行、鄰裏糾紛。這項活動開展半年多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農民的思想覺悟有了較大提高,社會風氣得以明顯好轉,呈現出一片“人人關注道德建設活動,個個參與道德建設活動,處處體現道德建設活動”的良好氛圍。

6.建立健全內在機製,不斷完善外部環境

建立健全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製,做好這項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製是不可少的。也就是說,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要與製度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製度建設保證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常抓不懈,農村精神文明才能長足發展,鄉風文明建設才能始終與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一致。據中央有關精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農村的有機結合,必須建立協調機製,協調發展。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我們要及時總結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常規程序,製定較為完備的指標體係,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從而逐步實現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科學化、製度化、規範化。

內在機製的建立健全是搞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條件。在農民思想道德建設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長期實抓的工作機製,要因地製宜,在堅持實效、合理原則的基礎上,明確責權,層層落實,切實加強鄉、村兩級領導班子的建設,為搞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提供重要保障。我們還要建立起村民道德建設的保障機製,要從經費、人員、隊伍等方麵給予完備的保障,從組織上、製度上保證村民道德建設的順利開展,使村民道德建設在實施過程中無後顧之憂。

加強村民道德建設,提高村民道德素質,光靠教育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還需要輔之以法製。隻有把自律和他律,提倡和禁止,軟性約束和硬性規定結合起來,才能有助於廣大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製止不文明行為,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對農民的法製宣傳和教育,要讓農民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搞清楚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做到自覺守法。我們要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製定和完善村規民約,完善各項管理製度,加大依法治村、依法治鄉的力度。政府部門要嚴格執法,製裁和打擊各種危害農村社會穩定的不良行為,促進新的道德風尚的形成,為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創造一個有利於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外部環境。

§§第五講 農村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