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基本原則和對策(2 / 3)

江蘇華西村農民思想道德建設樹豐碑

華西村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把村民的心、華西村的命運與社會主義祖國聯係在一起。

20世紀80年代以來,華西村逐漸形成了包括華西精神、村碑、村歌、村民誓言以及十富讚歌、十窮戒詞等在內的一係列村規民約,並先後開展“六愛”(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三史”(個人成長史、家庭變遷史、村廠發展史)、“雙思”(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等特色教育活動,把村民的樸素情感引導到堅持社會主義信念上,引導到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係上,將思想教育的內容逐漸內化為全體村民共同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以此凝心聚力,形成發展合力。

華西村重視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始終把“德”作為立村之本、治村之策,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不斷吸納時代精神,形成了具有華西特色、為華西人普遍接受的道德體係。

華西村人人自覺做到“老三無”(無賭博、無迷信、無重大刑事犯罪)和“新三無”(無上訪、無告狀、無暗鬥),在家庭和睦、鄰裏團結的氛圍中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

3.積極推進農民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努力增強活動實效

農民思想道德建設過程,實質上是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同農民思想道德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這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大力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而且也要積極在整個社會、尤其是農村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實踐活動。

(1)要注意道德實踐活動的長期性。例如,目前在農村很多鄉鎮開展的(如評選精神文明戶、科技致富戶、遵紀守法戶等)的活動,其實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很好形式。然而,常年開展此類活動的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相反,在經濟比較落後的鄉鎮,此類活動隻是偶爾開展。而從不開展此類活動的鄉鎮也有一定比例。由此可見,要做到道德實踐活動的經常化、製度化、規範化,一定要有周密的工作思路、詳細的實施計劃,隻有這樣,才能做到製度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

(2)要注意道德實踐活動的參與性。在活動形式上,要突出農村特色,切合農村實際。比如,有的鄉鎮開展的唱大戲、看露天電影等活動,就是很好的寓教於樂、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唯有如此,才能激起廣大農民的參與熱情,才能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才能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參與其中,使他們在活動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道德水平。

(3)要注意道德實踐活動的創新性,隻有通過創新才能使道德實踐活動更具生機與活力,才會在農民思想道德建設過程中收到奇效。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為求新而不顧實際,瞎起哄,亂指揮,而要在全麵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到創中有新,新中有創。還要積極借鑒其他地方的’先進做法,給合本地實際,大力推廣。

(4)要注意道德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活動從農民生產、生活細節和農民最關心的事情做起,使其成為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一種自覺行為。把複雜的思想道德問題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解決,並用通俗易懂的村規民約、廣泛的社會輿論來正確規範,把道德實踐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4.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引導他們弘揚家庭美德、遵守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遵守各項文明公約和村規民約。

一是以創建文明村鎮、文明戶為載體,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崇尚科學,移風易俗,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普通人的故事,真實感人,引人深思,對引導農民群眾加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還樹立了一批先進文明村的典型。倡導樹立尊老敬老的良好村風,讓每個家庭在群眾的相互評價中找準自我位置,達到了自我教育,相互促進的目的。以家風促村風,通過道德教化功能,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