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則
1.農民主體原則
農民群眾既是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服務對象,又是依靠力量。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要自覺堅持以人為本,以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為主體,做到尊重群眾、理解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求做到教育引導與平等交流相結合,引導群眾與服務群眾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和疏導思想情緒相結合,移風易俗與推進村民自治相結合,思想道德教育與依法辦事相結合,嚴謹深刻與生動活潑相結合,建設誠信政府與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相結合,改善物質生活條件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2.係統化原則
切實做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偉大的係統工程,任何單純的、片麵的做法都可能導致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失效,隻有把各種民間的、政府的力量係統整合起來,形成合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真正取得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效。
3.教育主導原則
提高村民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道德教育作為道德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理性人格、塑造內在品質、調節社會行為、維護社會正義,堅持以教育引導作為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主導原則,用自律的道德行為規範塑造人。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水平和程度,與道德教育實施的好壞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道德教育,那麼任何一種道德的傳播和接受就無從談起。因此,結合當前農村道德建設的工作實際,加強村民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力加強村民道德教育。
(二)對策建議
結合我國農民思想道德的實際情況,我們要切實貫徹十六大報告精神,全麵促進農民道德建設,要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麵入手,以誠實守信、合法致富教育為重點,紮實推進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工程。搞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正確的方針,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做好以下6個方麵的工作:
1.政府高度重視,端正認識,增強搞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自覺性、責任感
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緊迫性,特別是農村基層組織和鄉鎮領導幹部要積極行動起來,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深刻領會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村民道德建備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
鄉鎮領導幹部一定要從本地區的實際出發,把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放在突出位置,擺上重要日程,進一步增強自覺性,強化使命感,一手抓道德建設,一手抓經濟發展。首先應該在思想上加以重視,積極製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完善具體工作思路,在實際工作中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群眾優勢,把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真正抓緊抓實。而決不能在思想上掉以輕心,落入“口頭上重視,行動上忽視”的怪圈和“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俗套。鄉鎮領導幹部一定要發揮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做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宣傳工作,並且還要以基本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工作作風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2.大力加強村民道德教育,樹立良好道德觀念
要在農村營造思想道德建設的濃厚氛圍,幫助農民增強道德的辨別力和約束力;要建立農民道德自我監督約束機製,通過村民大會、文明隊或道德法庭、道德議事會等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加強對農民日常行為的自律和他律。要深入持久地對農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必須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引導農民轉變觀念;組織好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把“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向農村延伸,促進農村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要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戶、文明村鎮活動,提高農村文明程度;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推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隻有實現道德教育方法和力量的係統化整合,才能真正全麵、深入地搞好農民思想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