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民思想道德現狀(2 / 2)

1.舊的思想道德的製約

舊的不合時宜的思想道德通常表現為不正當的利益驅動心理。有的人為利益所驅動,不惜損害自己的信譽和他人的利益,謀取不正當的收入;有的人求利心切,渴望一夜暴富或者短期內獲得暴利,存在著少投入、多收益,少奉獻、多索取的心理;甚至還有的人為了利益而不顧一切,鋌而走險,做違法的事。由於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以及由此產生的小商意識,使很多人在發家致富之後過分強調享樂,他們在生活消費上肆意揮霍,並稱之為所謂的“幸福”,生產投資不足,畸形消費心理非常嚴重。

2.思想道德建設難見實效

部分農民思想道德素質之所以出現下降,主要原因是對農民進行教育的針對性不強,或者說目前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從內容到方式、手段還有點“大而化之”。比如各級領導部署對農民進行理論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教育等,往往由於“熱在縣裏、冷在鄉裏、僵在村裏”,而在不少地方難以落實;電視等現代傳媒雖日益普及,也發揮了重要的宣傳教育作用,但是這種大眾化的傳播教育,對解決農民的思想實際問題貼近性不強,分層施教不夠;由於農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新變化,要麵對麵地對農民進行專門的思想教育難以做到;就是目前堅持得比較好的一年一度的集訓村幹部和黨員冬訓,也隻抓住了骨幹,受教育麵還不太廣泛,更難說是進了村、人了戶。

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加大了村級管理的難度;近年來又合村並組,村轄區麵積擴大;同時農村人口流動不斷加快;加上村組幹部人數減員,部分村幹部管理村級事務的工作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從而造成了村級管理上的斷層。麵對農村思想道德領域出現的一些問題,村幹部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基層有的領導幹部把農民思想道德建設與經濟工作對立起來,認為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是農民自己的事情,沒有認真抓,農村基本處於放任自流狀態。黨員幹部示範不夠。“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基層黨員幹部是群眾的組織者、領導者,又是群眾的思想行為的典範。基層黨員幹部思想、道德、行為、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群眾。

3.市場經濟的衝擊

市場經濟對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正負兩個方麵的影響。對傳統道德的衝擊表現在對仁愛、友善、情義等傳統觀念和競爭、時效、表現自我等市場經濟觀念的評價上,幾千年來,我們民族形成了極具東方氣質的精神修養方式,表現為一種寧靜、和諧、淡泊、溫文爾雅的精神氣節。但市場經濟的運作卻表現為以競爭為核心的,與我們傳統的民族精神氣節不相同的各種方式。在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部分農民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關係,不講奉獻、隻講索取的現象時有發生,如在國家重點工程和縣域經濟發展重點項目中漫天喊價,“敲竹杠”,甚至到黨政機關“扯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