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係。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麵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本講要點
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內涵、地位及作用我國農民思想道德現狀及原因
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對策
(一)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和作用
當代中國的主導性的思想道德是根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曆史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我國公民道德建設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麵貫徹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以人為本,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的總和,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道德不是靠國家強製,而是依靠一定的社會輿論、傳統力量、風俗習慣、人們的思想信念以及思想教育形成的。思想道德總是在每一個時代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人們的道德品質的總和,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個人的道德修養對於人們之間的道德關係的建設,以及對於特定時代社會發展的道德規約具有重要的功能。
(二)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
農民思想道德建設要引導農民群眾革除各種陋習,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進取、艱苦創業,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樹立積極向上、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文明新風。
農民思想道德建設是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以新型農民為主體,基於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等,通過完善鄉規民約,依托農村道德評議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組織開展的道德教化和道德實踐活動。
1.加強傳統美德的建設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曆史流傳下來的具有深刻影響、可以繼承的有益於後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傳統美德包含了個人的道德修養、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麵,鄉風文明建設就是要通過繼承勤儉節約、艱苦樸素、誠實敦厚、親孝廉義、先人後己、艱苦奮鬥等傳統美德,不斷加強道德自律,重新塑造新的精神麵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裏之間的關係。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包括引導農民弘揚家庭美德、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文明公約,積極推動農民群眾的精神文明以及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的創建活動,激發農民群眾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2.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在思想文化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今天,優良的道德傳統受到各方麵的衝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敗思想,一些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落後文化,甚至還存在一些腐蝕人們精神世界、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腐朽文化,見利忘義,損公肥私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就是要促使廣大農民群眾認真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反對封建迷信、剔除傳統文化及當代文化中的糟粕,確立起崇尚科學,抵製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3.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就是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結合“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農民中廣泛樹立“勤勞、自強、互助”精神,引導農民勤勞致富、自強不息、團結互助,消除好逸惡勞、無所作為、“等靠要”、自由散漫的思想觀念;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樹立“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