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農民教育的功能(2 / 2)

2.提高人的素質

從人的方麵看,農民教育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農業的科技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帶來經濟效益不僅是巨大的,而且是持續的。農民教育的良好開展,為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於實踐提供了可能。通過反饋機製,也為農業科技人員了解科技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和農民的需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為他們進一步的科技創新提供動力源泉。同時,農民教育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他們準備了必要的知識基礎,使得他們自己的技術鑒別與選擇能力、技術創新與技術組合能力有了提高。

(三)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一般而言,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傳遞文化和發展文化等幾個方麵。就農民教育來說,它的文化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麵。

(1)傳遞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促進農民生產方式的現代化。目前的農村,依然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觀念,諸如在農業生活中相信經驗,承續著傳統的勞動方式等等。農民教育通過向農民傳授覆蓋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促進了農民生產方式的現代化,現時也改變著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促進了農民的現代化。

(2)傳遞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生活方式,促進了農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城市文明逐漸擴散到農村地區,改變了農民的生活。農民教育在傳播現代科技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傳播了現代生活方式。通過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使農民能夠摒棄一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和行為,更加理性地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3)農民教育通過發揮在農村社區中的中心作用,促進現代農村社區的形成。傳統農村社區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封閉性和社區成員之間的熟悉性。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農村社區,可以在農民教育網絡的連接下,逐步形成現代化的農村新社區。在一定的組織下形成具有現代特征的生產、生活共同體,不僅增強社區成員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而且為社區成員提供豐富的公共物品,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四)示範功能

農民教育的示範功能是由農民自身的特點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特點決定的。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麵:

(1)農民信奉“耳聞為虛,眼見為實”的認知方式,隻有他們看到了新科技給人帶來了好的效益,他們才會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動。

(2)害怕風險,首先采用新的科技成果,總是有一定的風險,大部分農民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是在看到他人成功後,才跟隨去做。

(3)農業科技成果具有“聽起來複雜,看起來簡單”的特點,普通農民麵對一項新的技術僅通過看資料或聽介紹,往往不能理解,但身邊如果有人做了示範,他們通過觀看就容易模仿出來。

因此,農民教育的示範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向農民推廣農業新品種的示範教育,二是推廣農業新技術的示範教育。

總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民教育,應該緊密地圍繞新型農民培養的需要,並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來綜合發揮其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示範功能。在最近的一段時期,它可能仍將以其經濟功能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更多地發揮出文化功能,為造就現代農民服務。

§§第四講 農民思想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