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的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了《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把學習化社會作為主要而明確的概念提出,得到了各成員國的讚同,學習化社會也發展成為國際性的教育思潮。
在學習化社區理念的指導下,農民教育要充分挖掘社區內的教育資源,為社區成員服務。在社區內,教育對象不僅僅限於適齡的青少年,它包括所有有著教育需求的成年男女和老年人。教育資源包括有形教育資源和無形教育資源兩種:有形教育資源包括社區內的信息、人力、物力、財力、組織等等;無形資源包括社區規範、社區意識、社區傳統等等。通過對社區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逐步形成社區內的終身教育網絡,對社區成員提供持續的教育服務。社區的終身教育網絡主要由三種類型的合作來連接,包括社區與社區之間的合作網絡、社區與社區內組織的合作網絡以及社區內組織與組織的合作網絡上,電視、廣播和因特網等網絡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它們是社區與外界發生信息交換的便捷途徑。
學習化農村社區的理念為農民教育的教育資源、教育形式、教育內容等各個方麵提供了嶄新的視角。農民教育通過推動一個個學習化農村社區的建立,有利於其功能的充分發揮,更好地實現其目標。
(五)樹立創業教育的理念
傳統教育模式常常以知識學習和技能傳授為主,而創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人們的創業意識、創新能力。
什麼是創業教育
1989年,在北京召開了“麵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大會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
創業教育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進行創業生涯設計、創業實踐活動等方麵的教育;二是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
實際上,認真領會這一概念,我們不難理解創業教育應該是一種以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以創業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為核心、以創業能力為關鍵的特殊教育。它至少有4個本質特點:
(1)創業教育是一種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的教育。人的全麵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最終目的,也是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人的全麵發展主要是指人的性格與智慧、個性與才能得到全麵合理的發展。而創業教育所強調的正是對人的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對人們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的激勵。因此,它是主體性教育與全麵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就在於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2)創業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創業自覺為核心的教育。創業自覺包括創業意識、創業者心理品質、創業能力和創業知識等內容。創業知識是人們開創事業所需要的各種信息、知識、技能的總和;創業意識是指人們內心深處擁有的創辦企業的渴望,即產生較強烈的事業心或進取心;創業心理品質是人們在創業過程中麵對困難、險阻所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創新能力是人們在不確定的現實環境中創造性應用知識來完成創業活動的能力。
(3)創業教育是一種以創業實踐活動為載體的教育。傳統教育是以從書本上獲取理論知識為主,而創業教育更強調從創業實踐中學習知識,強調邊幹邊學,強調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如果沒有創業實踐環節,就難以將創業教育深入貫徹下去,創業教育也就會流於形式。
(4)創業教育是一種多層次、全方位的終身教育。多層次是指創業教育的種類或模式很多,創業教育可以是長期教育,也可以是短訓培養;可以側重實踐操作技巧,也可以著眼於創業意識或創業精神的培養。全方位是指接受創業教育的群體不僅僅是大學生,還應包括工人、農民、技術人員等所有的勞動者,甚至還應該包括中學生或職業技術中專生。此外,創業教育還是一種貫穿於人們生命始終的教育。
21世紀是自主創新的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教育必須樹立創業教育的理念。農民是新農村建設活動中的主體,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除了充分發揮教育的其他各項職能,全麵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強調在農業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和技術外,極需要培養農民的創業自覺和創新能力,無數農民企業家的誕生以及眾多的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無不與農民的創業活動有關,因此,在農民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注意始終貫徹創業教育的理念有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