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農民培養對象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農民的參與,必須加強培養新型農民。隻有充分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地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才能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麵對龐大的需要培訓的農民群體,我們首先要從農民素質的基本狀況和農民真正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確定不同的培養對象,分類分批采取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培養出建設新農村的新型農民。
(二)新型農民培養的目標
結合我國農民素質的基本狀況以及農民的實際需要,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我們認為,目前新型農民培養目標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培養一批善經營、會管理、敢創新的農民企業家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因此,按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要,我們要選拔培養一批具有創業和創新精神、專業化生產與規模化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和提供完善的社會服務等,將他們培養成掌握先進技術、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敢於創新的農民企業家。
2.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致富帶頭人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於大力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隻有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為農民掌握和運用,才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我們要根據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的需要,廣泛地開展形式多樣方便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骨幹農民。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和條件,對農村專業戶、科技示範戶、初高中畢業的回鄉青年、農村複員軍人以及具有一定基礎的農村青年農民等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使他們成為促進農民共同致富的帶頭人。
3.培養一批掌握農村實用技術、紮根農村的農民技術員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係改革和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科技人戶工程。然而,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係光靠政府編製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不夠的。為了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要培養一批適應農業現代化要求的新型農民技術骨幹隊伍。重點培養對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從事農業生產的具有創新意識和技術需求的農村青壯年農民,通過“綠色證書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培訓,使他們成為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骨幹,成為農業科技人員聯係廣大農民的橋梁,成為農業科技的本土傳播者。
為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農業生產技能,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新型農民,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麵發展,廣西灌陽縣舉辦了新型農民科技骨幹培訓班。培訓的內容為:水果高位嫁接換種技術、雪梨花芽嫁接技術和柑橘黃龍病、黑李穿孔病綜合防治技術,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和農民種植示範大戶共110餘人參加了培訓。
4.培養一批擁有技術專長具有現代意識的非農產業工人
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是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為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必須要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進行開發利用,輸出地和輸入地的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道德和現代法律意識、社會心理素質的培養,使之適應現代產業結構轉變和市場競爭的需要,進一步搞好農民轉業轉崗培訓工作,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實施範圍,培養一批技術嫻熟具有現代意識的非農產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