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學生因學習困難綴學率居高不下,成為農村人才教育走不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農村學生輟學令人擔憂
1986—1990年以來,全國每年輟學的小學和初中學生都在500萬以上。
輟學率一般在小學5年級最高,4年級其次,6年級和3年級較少;初中2年級最高,3年級較少。
河南某小學輟學率達2.2%,初中達9.39%。當地老師反映,初中平均及格率隻有66%,有的不足50%。初中二年級某班63名,期末考試剩39名,輟學率38%。其中,因升學無望輟學40%,老師嚴厲懲罰30%,學習壓力大跟不上20%,農忙時家庭缺勞力10%。學習困難、壓力大造成輟學一般在30%以上,加上升學無望的因素達到70%以上。
可見,農村教育的出口和課程內容與農村學生的不同需要不相適應是關鍵問題,是農村學生輟學現象和農村教育走不出低穀的本質核心問題。研究表明,農村孩子堅持上學的動力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升學、就業(進城、回鄉)、謀生(首選是效益高的產業)。流動人口比流出地人口的年齡低、文化程度高也能說明這一問題。
2.農村成人職業教育不能適應提高農民素質的要求
農民素質不僅取決於農村職前基礎教育,還取決於農民在職從業教育,即成人文化和科技教育,然而從現實調查中不難發現農村成人教育也嚴重滯後,成為農民素質提高緩慢的另一重要原因。從科學素質看,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1年對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結果,具備科學素養的農村居民僅占0.4%,比城市居民比例3.1%低近7倍。與其他職業相比較,從事農林牧漁勞動者利用因特網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僅為0.15%。第一、二、三產業從業者中農民的文化程度也最低。從開展農民分析,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農業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比例差距很大。
中外農民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程度比較
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職業培訓占20%,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培訓或教育占3.4%,接受過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占0.13%,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競高達76.4%。
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日本農村勞動力中受過職業培訓的比例都在70%以上。
據2000年全國婦聯的抽樣調查,農村女性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比例為42.2%,比男性高20.8個百分點;58.8%的女性隻有小學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個百分點;農村女性文盲率為13.6%,比男性高9.6個百分點。目前,農村婦女占農村勞動力的70%以上,使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呈下降趨勢。
綜上所述,農村教育沒有出口,即升入更高一級學校的出口(高中、大學)和職業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暢,農村教育的課程內容“水土不服”,農民成人教育滯後,正是農村教育和農村人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民素質提高緩慢的根源。
農村基礎教育是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的源頭渠道,將提高成人農民素質的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與農村基礎教育有機銜接,形成升學與就業、創業的立交橋,使農村孩子升學有望,就業有門路,致富有技術,創業有辦法,這是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居民綜合素質、建設農村人才的主渠道和正確選擇。通過“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相結合,建立完善農村居民的職前職後教育相結合的新機製,使農村居民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幾門職業技能,或是進城或是回鄉並有所成就,就業後還有機會到高校深造,人人體驗成功和成就,發展機遇均等,這應該是充滿機遇和希望的未來型農村教育和農村人才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