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時期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1 / 1)

目前,農村文化發展的滯後日益阻礙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農村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對於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創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要求

財富的增長與精神文明的失調,導致社會的種種惡果是世界發展過程中留給我們的教訓。我們國家出現的許許多多不和諧的現象也都與精神文明滯後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創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要求。

農村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這樣一個農業人口眾多的國家裏,農村文化水平影響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農村文化建設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戰場。農村文化建設不但可以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而且也能夠有力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要求。

(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三農”問題一直困擾和阻礙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和政府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舉措,其核心是要以農民為主體,從農民需要出發,大力發展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努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社會現代化建設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

農村社會現代化建設既是經濟增長和社會財富增長的過程,同時又是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的過程,是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麵進步’的過程。農村社會現代化實際上就是農民現代化的過程,因為農民是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因此,隻要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培養新型農民,建設文明鄉風,優化農村社會人文環境,才能為農村現代化建設機構內在動力,從而有效地保證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促進農村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協調發展、共同進步,有利於農村以及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最終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全球化日益成為世界曆史發展的潮流。全球化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的經濟發展,而且也必將對各國的政治、文化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全球化過程中,一方麵經濟、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和趨同化,另一方麵又必須保持生產方式、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傳統和民族特性的多元化和本土化,隻有這樣,全球化才能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繁榮和進步,才能真正地符合全人類的利益和發展。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既要堅持中華文化的民族性,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又要正確處理好文化的時代性和世界性的關係,吸收世界先進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民族文化。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農耕曆史的農業國家,農村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了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我們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第二講 鄉風文明建設的主體——新型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