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麥克唐納及其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影響(3 / 3)

但是,隨著工黨內閣施政局麵的展開,中共領導人內部又出現了另外一種傾向,即懷疑和批判麥克唐納的傾向。同時,也有不同意見相伴而生。《向導》第57期就同時刊登了陳獨秀和周佛海兩篇觀點各異的文章。陳獨秀指出工黨政府在保守黨、自由黨製約下,麵對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的罷工運動進退維穀之勢,質問道:“工黨執政到底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是什麼?所謂不革命而得政權的工黨政府,原來不過如此這般!”可以說,陳獨秀對這種“不革命而得政權”的主義是持否定態度的。他的這種態度需要具體分析。他在此前不久中共“三大”上,提出“統帥革命的資產階級,聯合革命的無產階級,實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口號,這顯然是無視中國特點的右傾觀點。然而在分析英國問題時卻走向另一麵。當時作為黨的領導人的周佛海的看法,就與陳獨秀大相徑庭。他在《向導》第57、58期連載論文,從經濟發展的規律揭示工黨及工黨社會主義產生的社會根源。周佛海認為,工黨組閣“開辟了英國憲政史上的新紀元”,特別是處於“資本主義發源地、素稱穩健的英國”,更“表示資本主義製度在英國已是日暮途窮,差不多要與世長辭了。”他對工黨組閣的意義顯然作了過高的評價。他的具體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第一,“馬克思雖然主張暴力革命,同時卻承認和平革命之可能。然而和平革命要在英國這樣憲政發達的國家才有可能,若是憲政沒有像英國這樣而想用議會政策來革命,那是萬做不到的。”第二,麥克唐納領導的黨是社會主義的黨。他認為麥克唐納、斯諾登的主張體現出“勞動黨的精神正在根本推倒資本主義,而以社會主義代之”,他們二人“都是社會主義者”,“當時勞動黨議員都是社會主義者”,“英國勞動黨現在完全是社會主義黨。因之,勞動黨的成功,可以說就是社會主義的成功。”第三,工黨社會主義的實現必然是曲折的,目前隻是初步的成功。他警告世人,“決不能以為此次勞動黨成功即為社會主義的最後成功”,由於英國國民性穩徤而緩進,工黨“能夠維持政權,卻難即刻實行純粹的社會主義。因之,我們決不能以為勞動黨成功,為社會主義完全成功”。他預見:“如果勞動黨能夠維持其政權,他必定漸漸向著社會主義去建設”,“這次勞動黨的成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的最初的成功。”

從抗日戰爭到全國解放,共產黨人處於戎馬倥傯之中,無暇顧及與暴力奪取政權沒有直接關係的麥克唐納及其主義了。

建國後,我國社會科學界長期受蘇聯的影響,在理論上接受了蘇聯的一些提法。加上1957年以後,左的指導思想逐漸占統治地位,在對待麥克唐納社會主義的態度上,必然是持對立的批判態度。20世紀50—60年代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封鎖和包圍,以及中國國內的實際狀況,造成了對外封閉的狀態。這樣,對麥克唐納社會主義的了解就很困難了。1959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將於樹生翻譯的麥克唐納社會主義代表作《批評的和建設的社會主義》出版並公開發行。印數隻有2 500冊。該書加了“出版者的話”,說麥克唐納“是徹頭徹尾的改良主義者,是科學社會主義和工人階級的敵人和騙子。”認為麥克唐納“使用一些浮辭濫調和隱晦的語句販賣其改良主義的謬論,無恥地替醜惡的資本主義披上一件社會主義的外衣,企圖以此來挽救當時已走入末路的英國資本主義。”他“還無恥地攻擊和歪曲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攻擊蘇聯和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出版他的著作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了解和批判這一改良主義流派。”此外,在我國大專院校的曆史教材裏,偶爾可以看到麥克唐納的名字,但除了“工賊”的稱號以外,根本不提及他的社會主義理論。在形而上學猖獗的年代,對於麥克唐納社會主義的研究荒廢了。這造成一種奇怪的現象,建國30多年中,至今尚未有一篇論麥克唐納社會主義的文章發表,更沒有關於麥克唐納生平和思想的專著問世。

20—30年代中國人十分感興趣的麥克唐納及其社會主義理論是毫無意義、毫無影響的東西嗎?英國式的社會主義這一流派、麥克唐納代表的那種思潮消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