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0年代中國人民心自中的麥克唐納
20年代初,隨著“五四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第一批注目蘇俄和歐美、介紹世界重大事件的知識分子。蘇俄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的革命意誌;歐美工人運動發展的事實,使中國的先進知識界更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麥克唐納在英國組成第一屆工黨內閣,無疑對中國知識界和工人·運動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中國報刊於1923年末便報道了“工黨大勝利”的消息。孫中山代表中國國民黨代表大會向麥克唐納發了賀電。接著,傳來了一係列振奮人心的消息:英國承認蘇聯、英國新內閣提出縮減海軍軍備案、印度民族運動領袖甘地出獄、英蘇會談成功、倫敦國際會議成功。這一切,促使人們去了解英國工黨,了解當時領導工黨的領袖、首相麥克唐納。
中國進步刊物《東方雜誌》於1924年5月首次載文《英國勞動黨首相麥克唐納的生平》,這是中國最早介紹麥克唐納的文章。同一期上,還發表了介紹工黨政治、工黨曆史、工黨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的一組文人們認為,麥克唐納是與列寧類似的平民領袖。報刊上“大戰後崛起之平民領袖”的偉人像欄內,把列寧和麥克唐納的大幅照片突出並排在上端,同時在中間和下端排列了印度的甘地、德國的“工人總統”艾伯特和土耳其的凱末爾。由此可見,這時麥克唐納在中國已有了較大影響。
麥克唐納第一屆政府垮台至第二屆政府成立之間四年多的時間裏,中國人民看到了英國保守黨斷絕英蘇關係、對上海五卅慘案采取蠻橫態度、搜捕英國共產黨人、加緊侵略我國西藏、挑起英埃和英印糾紛等一係列反動行為,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到英國工人運動的狀況和特點,特別是了解到1926年5月英國總罷工的盛況。麥克唐納在法國訪問期間,在學術界的講演也被介紹過來了。隨著麥克唐納於1929年6月重新上台執政,中國人又掀起了介紹和了解麥克唐納的第二次高潮。報刊載文介紹新內閣,並登載“英國新任首相麥克唐納”照片。麥克唐納與蘇聯複交,訪問美國的動向,對埃及、印度的政策,都引起了中國人的興趣,介紹他的活動和主張的文章層出不窮。這一時期,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個進步的國際人物。
隨著1931年8月麥克唐納國民政府的成立,中國人對麥克唐納的看法發生了激烈的動搖和爭議。有人開始指責他叛賣了工人的利益,是“官僚黨員”,“倒入敵人的懷抱”。還有不少人看不清英國在大危機中發生的動蕩,對他持觀察態度。但是,從另一方麵看,中國人開始注意研究麥克唐納的社會主義理論。1931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嚴恩椿翻譯的麥克唐納著作《社會主義運動》。同年5月,上海新生命書局出版了劉厚安翻譯的另一部麥克唐納著作《議會與革命》。1934年1月,上海社會書店又將陳子和、史迺紹翻譯的麥克唐納的另一重要著作《社會主義與社會》出版。可見,這是深入了解麥克唐納、研究其學說的又一高潮,即研究麥克唐納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高潮。麥克唐納成為一位權威的社會主義理論家。這正如嚴恩樁在其譯著序言中所說:“英現任首相麥克唐納不特為實行的政治家,而亦為眼光深遠之政治科學者。在過去30年中,彼不特左右英之社會主義者之政治運動,而亦為英社會黨中思想之中堅分子。”“其解釋社會主義之意義,闡明社會主義者之目標,辟去批評者根據不正確之前提而作之論斷,敘述社會主義開路人之各個的貢獻,並逐一確定其應占之位置,提出現代社會主義在政治與經濟上所應解決的問題,則其說因始終為最有權威的著作也。”譯者通過對麥克唐納社會主義的研究,認為:“20世紀為社會主義之時代。……在今後30年或20年間,若國事而有改進之希望者,則政治必走上社會主義之途徑。此無可置疑者也。”另一方麵,也有人批評麥克唐納及其政府。1932年《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發表杜光塤的《麥克唐納全國協力政府之研究》學術文章,指出了麥克唐納脫離工黨的原因,並批評麥克唐納的內閣犧牲了工黨和自由黨的利益,並非公平,更不能代表全國。這是一篇時事政論,但也是中國在30年代唯一的一篇評論麥氏的學術文章。後來,在國民黨政府統治下,談社會主義已非易事,對麥克唐納社會主義的研究也便無聲息了。
2.在中國照搬麥克唐納“溫和社會主義”的企圖
麥克唐納逝世後,仍有想全麵介紹麥克唐納生平和思想的人。曾專門“研究各國勞工運動及勞工立法”的司徒德,1937年便譯完了1931年英文版的《麥克唐納傳》。1946年,司徒德將其付南京獨立出版社出版。而這正是英國工黨已於1945年7月在大選中首次獲取壓例多數的議席,而中國戰後向何處去一時尚未分明的時候。司徒德認為,作為工黨領袖、三屆首相的麥克唐納,“他的生平便構成了英國工黨史的骨幹。”“讀這本書,足以使我們知道:……英國溫和的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譯者力圖把這種英國式的社會主義思想介紹到中國來,並且加以套用。其用心良苦,躍然紙上。他把這本書奉獻給中國勞動界的目的是:第一,“我國戰後政治要民主化,經濟要工業化,則英國的經驗可為我們參考借鏡者不少”;第二,“麥克唐納是在英國民主製度之下從事政治生活的,我們看他奮鬥的經過,便可從側麵增加對於英國議會製度的認識”;第三,“麥克唐納在英國貴族及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是一個出身卑微而有改造社會誌向的人,他艱苦奮鬥卒獲成功的生涯,足以鼓舞與他有同樣誌趣的人們,使他們知道怎樣迎接失敗,怎樣把握勝利。”在中國曆史上:我們能夠見到的《麥克唐納傳》的中譯本,大概隻有這唯一的一本。譯者追求中國戰後的民主化、工業化,力圖讓人們從麥克唐納身上得到鼓舞,弄清其社會主義的內容,可見譯者當時是個具有進步思想的人,起碼是一個改良的社會主義者。看來,麥克唐納的思想總是和主張社會改革的人們聯在一起。然而,英國與中國國情相差懸殊,這種善良的溫和的社會主義遇到中國的反動派則無計可施。這本書出版後不久中國內戰爆發,戰火之中,是無人重視麥克唐納的思想和理論的。而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中國現實,早已找到了改造中國最好的“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當然不會求助於麥克唐納的社會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