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麥克唐納與中國的重大曆史事件(1 / 3)

麥克唐納曾周遊全球,然而並未到過中國。他隻是直接接觸了有關中國的事件。

1.對中國工人階級福利的關心

中國在麥克唐納活動的那個年代,正處於革命大變動的時期,發生了中日戰爭、義和團反帝、辛亥革命、北洋軍閥混戰、日本侵華等重大事件,整個國家在急劇變動之中。麥克唐納第一次任首相執政時,中國是以曹錕、吳佩孚當權的北京中央政府掌權。這期間,麥克唐納曾處理了關於在中國實施國際勞工政策的事務。

1919年,巴黎和約規定成立的“國際勞工組織”在華盛頓開會,製定了《限製工業企業之工作時間每日為八小時及每周為四十八小時之公約草案》和《雇傭婦女夜間工作與雇傭最低年齡之公約草案》等六個關於勞工福利的文件。1920年和1921年在基諾和日內瓦兩次會議上,中國北洋政府為正式“國際勞工組織”成員國。1923年3月,北京中央政府農商部製定了《暫行工廠通則》,表示實施國際勞工組織的協議草案。1924年3月,北京政府通知各國公使,希外資工廠一律執行其《通則》。1924年3月28日,英國工黨政府勞工部長威爾遜(H。J。Wilpn)向麥克唐納轉交了英國駐華外交機構的文件,並請求麥克唐納批準他的關於調查中國勞工法執行情況和當前勞工情況的報告。麥克唐納於4月8日,以外交部長的身份將威爾遜報告和國際勞工組織的有關文件批轉北京公使麥克利勳爵,在對待中國勞工福利問題上,讓他參照國際勞工文件執行。同時,麥克唐納為了摸清北京政府的虛實,考察其《通則》是否符合國際協議精神,讓麥克利寄給他一份中國政府的《通則》原件。4月12日,麥克利將《通則》寄給麥克唐納。5月1日,麥克唐納致信麥克利,並附上了3月10日英國下議院辯論此事的摘要。麥克唐納指示麥克利檢査英資工廠勞工政策的執行情況,如實上報。6月2日,麥克利複信麥克唐納,聲稱英資工廠華工情況良好。當時,麥克利等人注意到中國的北京政府“一貫沒有執行法律的習慣”,所以,這次檢査和彙報是敷衍了事的。

麥克唐納在與麥克利公使通信來往、了解情況的同時,還通過英國駐上海總領事巴頓過問落實華工勞動政策的情況。1924年3月22日,麥克唐納致函巴頓,令他把上海英資工廠中童工問題及改善的打算如實上報給他。可見,麥克唐納對上海童工問題有一定的了解,並較為關心。6月18日,巴頓複函麥克唐納,詳細地彙報了上海英資工廠中的童工情況,揭露了日資工廠中虐待摧殘童工的情況,也表白英資工廠雖有違犯國際勞工政策的現象,但較其他外資廠家,“尤為最佳者”。麥克唐納對此十分關注,令他再作深入檢査,另作詳細彙報,並主張,要在英資工廠按國際勞工組織協議行事。

可見,麥克唐納在初任首相的短短任期內,對中國工人階級的福利待遇、勞動政策還是很關心的,也花費了許多心血。當時的上海,英資廠家隻有六家,而日資廠家則為數甚多。所以麥克唐納的關心,隻是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起到了作用。

2.對待萬縣慘案的鮮明態度

1926年9月,在鮑爾溫保守黨內閣執政期間,英國殖民者在中國製造了慘絕人寰的萬縣慘案。當年8月29日,英國太古公司“萬流”號商輪在四川省萬縣撞沉中國木船三艘,溺死50餘人。在交涉中英駐萬縣軍艦又繳了中國士兵槍械,當地中國軍隊遂扣住英輪。英軍艦以索回被扣輪船為借口,於9月5日傍晚派三艘軍艦炮轟沿岸萬縣城區,萬縣縣城一片火海,頓成廢墟,5 000市民死於炮火轟擊之下,造成駭人聽聞的大慘案。

事件發生後,麥克唐納領導下的英國工黨和執政的保守黨表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不同立場。

鮑爾溫為首的保守黨采取了蠻橫無理的帝國主義立場,表現出殖民帝國主義者的凶殘野蠻的本性。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代表朱兆莘在國聯會議上提出了解決萬縣事件的要求。但保守黨卻采取不許中國人講話的態度。英報社論指出,“對於中國代表在國聯會議上攻擊英艦炮轟萬縣一事,鹹表不悅。中國代表團應速向國聯大會和英國代表道歉,否則,英國代表將不願與中國代表同列一席。”保守黨政府不僅有其言,而且有其行。在中、英交涉期間,英領事態度強硬,要求無條件將英輪放行,同時,調集六艘軍艦開至談判現場——宜昌,聲言要對中國進行第二次炮擊。更為可惡的是,英國政府采取倒打一耙的手段,反而於10月20日向中國方麵提出“抗議”。似乎中國人對此慘案理應謹守緘默!10月7日,作為保守黨內閣首相的鮑爾溫公開演說,指責“華人已毀壞了英國人在華利益”,“如果有必要采取其他步驟以保護英人利益時,政府必絕不遲疑而采取斷然之手段。”可見,在保守黨人方麵,從領事到首相,從報紙到軍隊,都是一種蠻不講理的殖民強盜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