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麥克唐納在處理殖民地問題上的特點(2 / 2)

麥克唐納作為一個生活在殖民帝國主義國家的公民,在殖民地這個要害問題上並不帶殖民主義的偏見,也不沾染民族沙文主義的影響,表現了與眾不同的立場。他在這方麵的理論和實踐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首先,他是從社會有機體論出發處理殖民地問題的。他的社會有機體論追求有機體的平衡與和平發展,反對戰爭、暴力和動亂。因此,英國發動的殖民侵略戰爭、殘暴的殖民壓迫,他都極力反對,奮起鬥爭。但是,他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解放思想又有較大的差距和本質的區別。正因為他反對暴力和動亂,所以他也同樣反對殖民地人民用革命和起義的方式爭取解放。他一直迷戀於與宗主國的殖民主義勢力進行曲折的周旋,討價還價,妥協退讓。結果,這種作法收效甚微,表現了極大的局限性。其次,他信奉漸進主義,主張殖民地通過緩慢漸進的方式獲得解放。因此,他在原則上激烈地抨擊殖民主義、堅定地主張消滅殖民製度,然而在具體政策上卻主張把殖民地繼續保留在“帝國”之內,不斷地推進溫和的改良。他在殖民地支持的大都是資產階級溫和的民族主義者,對激進派很冷漠,更談不上聯合殖民地無產階級共同奮戰。所以,他的政策上的漸進主義束縛了他的原則上的民族解放的手腳。他遭到國內外激進派和馬克思主義者的指責,也就不足為奇了。再次,蘇格蘭的民族傳統影響到他的民族解放的思想。他生於蘇格蘭,從小受到強烈的蘇格蘭民族色彩的教育。蘇格蘭學校中教授的英格蘭合並蘇格蘭的近代曆史,蘇格蘭與英格蘭保留的相當明顯的民族差異,使他雖在“大英帝國”但卻大有身處異鄉的感覺。他主張蘇格蘭保持相當的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慨歎蘇格蘭當時全盤“英格蘭化”的趨向。但是同時,他卻並未主張蘇格蘭脫離英格蘭。他把這種模式搬到英國與殖民地的關係上,所以雖然主張殖民地人民要獨立,但並未主張各殖民地立即、完全脫離“帝國”的羈絆。這樣就使他的民族解放主張受到嚴重的局限。

總之,麥克唐納的民族解放理論離不開他的社會有機體論,其成於此,其敗亦於此。他在和平發展時期能夠表現出推進民族獨立的進步性,但在革命年代卻要充當民族獨立運動的絆腳石。

§§第十章 麥克唐納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