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民內閣滿足了保守黨削減行政費的要求
在8月危機中,大量削減行政費開支,特別是削減工人失業津貼,這是銀行家們提出來的。保守黨、自由黨充當了銀行家利益的衛道士,異口同聲地叫嚷削減更大數額的行政費。這也是他們支持麥克唐納組閣的基礎。本來,他們想讓工黨政府自己去削減失業津貼並自行去應付附帶的麻煩。現在國民政府既已組成,他們又把麥克唐納、斯諾登推在前台,讓他們去捅這個馬蜂窩。麥克唐納“國民內閣”組成後,立即滿足了保守黨人的要求,將削減工人夫業津貼等行政費的方案付諸實踐。1931年9月10日,議會通過了“緊急預算法案”。這一法案是在原“梅伊(G。May)報告”的基礎上增設征稅一項組成的。法案是由當時(大選前)的財政大臣斯諾登提出的。按照這個法案,1931年度的行政費削減4410萬鎊,失業津貼費是其中最大頭,達2580萬鎊,占削減行政費總額的59%;教育經費(其中主要是教職工工資)削減1030萬鎊,占削減行政費總額的23%,僅次於失業津貼。這兩項牽涉到人民生活的削減占全部削減總額的82%。另外,對工人領取失業津貼的條件也更加苛刻了:規定以26個星期為限,期滿後要經過審核,否則不再發給。可見這一削減是犧牲工人階級(包含教師〉的利益。令人憤慨的是,麥克唐納居然還為這個法案評功擺好,鳴鑼開道。他重複著自己那條邏輯:要度過危機就要向外國借款,要獲得借款就要使債主得到必要的保證,這個保證就是削減行政費開支。他還挑釁性地說:
“英鎊某一天值20先令,可能第二天就值10先令,也可能會失去控製急轉直下不可收拾。如果有朝一日議會在英鎊值20先令、失業金又能充足發給的時候開會,那要歸功這屆新政府給了國家喘息的機會。這個政府包括各黨派的人,他們都認為:直到緊急狀況結束為止,不應出現黨派爭鬥。那時,緊急法案將失效,將作為不會被忘記的事情之一,存在於國家青史中”。麥克唐納為執行保守黨的意誌做得太過分了。他在這個問題上充分暴露了自己的社會有機體論的弱點:隻顧國家(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國家),不顧工人階級。與他相對照,韓德遜對他的抨擊是很受工人階級歡迎的。他宣布將在削減失業津貼之前脫離政界,並在結束語中朗聲說道:“首相向國家呼籲。我們隻向國家中由我們所努力代表的那一部分人呼籲。我希望,我們還將以更高、更強固的社會主義理由呼籲。”這還像是一個工人領袖應有的基本立場。麥克唐納與之相形見絀。
1931年9月11日,麥克唐納又將“國民節約議案”提交議會二讀。該案將政府總節約額定為7000萬鎊,失業津貼削減約1300萬鎊,其餘內容為舊內閣早已通過的條款。這更激起工黨議員的憤怒。前工黨內閣大臣、現工黨反對派領袖克林斯否定前內閣曾通過該議案中任何一個條款。約翰斯頓(T。Johston)則頗帶諷刺意味地說:“下院麵前見到的,似乎不是一個國民政府,而是一個華爾街的政府。”麥克唐納對待工黨議員的批評,不是深思,而是憤怒。當法案通過後他們不再發言時,麥克唐納嘲笑他們“虎頭蛇尾”。
但是,英國的經濟危機並未因削減了工人失業津貼、獲得美國貸款而解除。英國保持的金本位終於在1931年9月21日被放棄。這充分說明,用削減工人失業津貼的手段來保住金本位,很本不是解決危機所必須。削減失業津貼是資產階級犧牲工人利益、保全其自身利益的騙局。麥克唐納十分認真、萬分虔誠地扮演了一個傀儡角色,幫助資產階級騙人,充分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當時中國的評論家就指出:“麥克唐納不過是做了保守黨的傀儡罷了。”英國史學家也評論:“保守黨人拴在麥克唐納身上就像麥克唐納拴在保守黨人身上一樣牢。”沒有麥克唐納這個角色,保守黨人的日子是不好過的。
3.在保守黨的鐵腕中受盡委屈、有苦難言
麥克唐納在國民內閣中不僅談不上為勞工服務,而且連他個人的切身利益也保不住。他右邊是咄咄逼人的保守黨強大陣營,左邊是怒不可遏的工黨反對派,他站在一個岌岌可危的小小政治平衡木上,受盡了保守黨的擺弄和戲謔,成了保守黨手中的玩偶。有三件事充分說明了他的這一處境。
第一件是關於向合作社征稅的問題。當時的合作社組織是工人內部的生活合作組織,它們貿易的利潤和投資所得是被豁免所得稅的。合作社自己方麵認為一個人不能自身產生利潤,社員之間的相互貿易也不產生可以征稅的利潤,因此,他們在內部貿易中產豐的利潤也不應征稅。但是,1932年保守黨後座議員想在最近的預算之前迫使政府對合作社征稅。麥克唐納不得不成立了一個調查該問題的“萊本委員會”。1933年1月萊本委員會提出報告,認為:合作社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互助團體,它的豁免稅待遇應取消,並估計合作社每年紅利收益達120萬鎊。財政大臣張伯倫支持這一報告。
麥克唐納是不願同意這項征稅的。當他1931年被工黨斥為叛徒時,正是合作社團體支持了他的地位。而且,他在1931年大選競選活動中還曾對合作社立下誓言:如果合作社被征稅,他就退出政府。因此,萊本報告如被實行,無疑會給工黨一根更新、更有效的打擊他的棍子。因此,萊本報告一出籠,麥克唐納就犯了愁:“又偏離了航向。我將在內閣中反對此案。阻止政府濫用權力。”他看到張伯倫積極促成萊本報告的實行,更加惴惴不安:“財政大臣眼光短淺,他竟然為了無法得到的100萬鎊這點錢而犧牲掉合作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