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開“大背叛”的神話(2 / 3)

在八月危機的關鍵時刻,決定局勢的正是國王喬治五世。史學家認為,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幹預政治”。國王在決策過程中也談不上與麥克唐納作了有目的的策劃。國王是8月23日早晨8點鍾從休養地巴爾莫洛回到倫敦的,10點鍾召見麥克唐納。麥克唐納向國王陳明美國紐約銀行提供貸款的先決條件,並說明即使美國的條件得到滿足、貸款成功,韓德遜、格萊海姆等內閣大臣也會因削減失業津貼10%而辭職。這樣政府的辭職就不可避免。國王的私人秘書的當天記錄表明:國王當場就作出了兩條決定:首先他認為“他(麥克唐納)是唯一的可以領導國家度過危機的人”;其次,他聲稱“保守黨和自由黨會支持他恢複國家財政穩定”。麥克唐納的日記中也記錄了相同的內容。這說明,國王在與塞繆爾、鮑爾溫談話前就構思成形了一個由麥克唐納為首相的國民內閣。這事先不存在策劃的時間。這個時間有人說有出入,有人講國王那兩條決定在與塞繆爾談話之前就講了,但也有人認為那兩句話是晚上10點那次會見麥克唐納時講的,而不是上午10點會見麥克唐納時所講。但是,看過國王私人秘書威格萊姆(C。Wigram)記錄原件的兩位史學家尼克爾森(H。Nicolson)和馬寬德,都確定此話是召見塞繆爾之前上午10點講的。另外,從麥克唐納與其女兒、兒子的談話記錄中,亦可證實上述結論的正確。它證明麥克唐納是猶豫不決地、勉強地接受國王的意見的。麥克唐納的女兒舍拉(Sheila)記錄8月23日內閣會議時,仍指出麥克唐納當時有三種出路:“與內閣一起辭職,領導反對黨”;“做聯合執政府的首相(這是國王所要求的)”“辭去一切領導職務,做一個自由人”。麥克唐納在8月23日早飯時打給兒子的電話裏,對前景作的分析也是不確定的:“如果我在內閣獲勝,危機就會停止。但要處於與黨對立的地位。……局勢太嚴重了,如有必要就要作出個人的政治自殺以使國家度過財政危機。”“如果我在內閣敗北,政府將辭職,保守黨上台。”綜合分析一下就很清楚,麥克唐納在8月23日國王決定前,並沒有組織國民政府的想法,他接受國民政府的首相,完全是接受了國王的旨意。8月24日上午10時,國王作出了讓麥克唐納姐織國民內閣的決定並向三黨巨頭宣布。當鮑爾溫和塞繆爾到達白金漢宮時,麥克唐納告訴他們:由於國王的壓力,他決定設法組織一屆國民政府。可見這時他才最後確定下來組織國民政府。這是不同於他日前設想的“政治自殺”或“保守黨上台”的結局的。

從當時在英國政壇上左右局勢的三方麵力量與麥克唐納的關係來看,他們中任何一部分人也沒有與麥克唐納進行過預謀策劃。韋伯夫婦關於“國民政府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猜測,是缺少史實根據的。

2.表克唐納與“國民政府”的構想

麥克唐納不但沒有與人策劃過組織國民政府,而且與當時存在的關於國民政府的構想也是無緣的。

關於“國民政府”的輿論是1930年夏季開始散播開來的。當時國家正走向大危機,兩個大黨中,獨立工黨日益對工黨執政黨魁不滿,保守黨右翼也對鮑爾溫在後座議員的青年保守黨中的領導權產生敵對情緒,沒有一個黨有能力單獨挽救時局。許多人認為唯一能拯救時局的出路就是打破現在的政黨體係,建立一個“非黨派的政府”。勞合-喬治和莫斯萊都鼓動過或談論過以“非黨派的政府”或“全國一致政府”來挽救危機。到了1930年11月,《觀察家》雜誌才第一次提出“國民政府”的主張。它的年老而持重的一位編輯加爾文(J。L。Garvin)在連載評論中提出應由一個國民政府取代工黨政府“在緊急時期執政”,“它應包括三個政黨的主要政治家。”類似的思想被許多人表述過。其中有麥克唐納的舊友毛提斯頓(MotUston)、自由黨人蒙德(H。Mond)、鋼鐵大王巴爾福(A。Balfour)、勢力廣大的煤礦主白雷(A。Bailey)。但是,當時這種輿論還沒有被認真對待。正式第一次提出這一構想的加爾文,為這個國民政府首相安排的人選是一個既不能鼓舞全國的輿論又不能控製下院輿論的前印度副王裏丁侯爵(Marquis of Reading)。當麥克唐納被朋友告知,勞合-喬治有國民政府的構想時,他答複說:“你和我都很清楚這樣一種意圖將陷入的困境。我還不那麼想,我將願意在方便的時候走到這一意圖的反麵。”

1930年10月,鋼鐵大王巴爾福致麥克唐納一封長信,言經濟形勢迅速惡化,為避免危機,最為重要的是“一種聯合執政的政府”。麥克唐納對他的答複就不是客客氣氣的了。他首先說經濟形勢壞是“由於許多主要經營家的無能”,“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三黨政府或如你所說的國民政府,恐怕是絕對做不到的。每一種救世良方都是各相對立的,我們應當持有的態度是一屆確能執政三年的政府,這樣它才有足夠的時間去提出政策並承擔後果。如果你認為這會給一個壞的政府太多的庇護,我的答複則是:當前這種製度對於一個好政府從事自己工作的願望既不給予庇護又不給以和平。”反唇相譏,批評鋒芒直指資產階級寡頭和資本主義製度,表明了一個工黨領袖的應有節操和立場。

當《新聞記事報》、《觀察家》、《快報》等刊物挑動工黨內部矛盾,編造種種蠱惑性的故事,大造“國民政府”的輿論時,麥克唐納表示:“我個人的想法是隱退,發誓不參加政府,但要保留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現在我還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去與‘麥氏必須下台’的運動作鬥爭。”總之,他在1930年時根本不接受加入國民內閣的意見。

1931年春形勢危急時,麥克唐納作過一次關於國民政府的考慮。他在日記中寫道:“一個國民政府是很誘人的。國家需要議會合作,但是誰會參加這樣一個政府呢?當然工黨不會參加。”後來危機到來,各黨忙於應付政策之戰,誰也顧不上討論國民政府了。可見,在決定時局的時刻到來之前,麥克唐納始終沒有接矣國民政府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