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本位帶來的政治難題(2 / 3)

2.金本位問題的激化——凱恩斯還是斯諾登?

隨著經濟危機高潮的迫近,關於金本位問題的爭論也日益激化。擺在麥克唐納麵前有兩條出路:一是維持金本位和財政信用,這就必須要向外國借錢;二是放棄金本位,重新確定一個金本位。

1931年8月初,凱恩斯明確提出放棄現有金本位的主張,認為現有金本位已過時,要將現有金本位貶值25%以上,以迎接財政危機。8月4日至11日,英格蘭銀行用光了1100萬鎊儲蓄款額和100萬鎊維持金本位的借款。英國銀行家協會和承兌處委員會、倫敦結算銀行、英格蘭銀行先後發出告急。斯諾登仍堅持借款以維持金本位,但是他不得不承認:“三大中央銀行借款5000萬鎊尚未收到預想效果,銀行仍在有大量金塊和外彙外流。”對此,凱恩斯認為維持金本位注定要失敗,保住它隻是浪費時間。但是代表財界巨頭、財政部、斯諾登的經濟學家胡伯特·韓德遜卻仍堅持金本位可以挽救,並值得為之奮鬥。麥克唐納被夾在兩種意見之間,舉棋不定。內閣在采納財政措施方麵分歧嚴重。8月17日至21日,內閣討論經濟危機的會議連續舉行,但什麼決議也難以作出。

斯諾登8月17日提出要以增加稅收的辦法增收9000萬鎊;同時削減經費9900萬鎊,其中包括削減6700萬鎊失業津貼和1200萬鎊教育等項經費。這一方案馬上遭到工會大會方麵的工黨領導人韓德遜和格萊海姆(W。Graham)的強烈反對。他們要為工人說話,反對削減任何失業津貼。由於凱恩斯的意見被內閣否決,現在的問題就轉化為一個是否削減工人失業津貼的問題,因而上升為一個政治難題。麥克唐納焦急地強調:“我們已指出:這是一場特殊的危機,我們希望采取緊急措施。如果沒有收入,那就什麼經費也沒有了。”但韓德遜隻是繃著麵孔默然不語。麥克唐納同時又想增稅,但如何增,增什麼稅,內閣又陷入爭執之中。保守黨特別反對征新稅的作法。自由黨則要求果斷地削減失業津貼。為了應付緊急情況而召開的工會、工黨、經濟委員會的聯席大會,也沒達成任何協議。工會方麵的發言人西特林(W。Citrine)公開宣布不能接受減少失業津貼的壓力,至於征稅及其他,他並不表態。斯諾登則強硬地堅持認為,不減少經費,財政將亂到不可收拾。麥克唐納認為,工會的態度“沒有涉及緊迫的財政需要所提出的問題。他們退出了會場。實際上這等於宣戰。”但他也承認:“工會喊出了工人群眾的呼聲。”韓德遜和蘭斯伯裏也認為,如果采納英格蘭銀行的意見和經濟委員會的方案,勞工運動就要被粉碎,應當把當前的難題交給保守黨和自由黨去處理,工黨離開執政地位,尚可保持一個統一的黨。如果削減失業津貼,就會遭到工人群眾的指責,更嚴重的是分裂了工黨;如果不削減失業津貼,危機無法解除,更大的混亂將立即發生。在這道政治難題麵前,何去何從?麥克唐納最後決定選擇削減失業津貼的方案。

3.對於麥克唐納最後抉擇的分析

麥克唐納作出削減失業津貼的決策,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也不是走投無路時的盲目衝撞。其原因簡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