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獨立工黨激進派之外,當時並不存在其他的“工人階級的壓力”來左右工黨的綱領。所以,《勞工與國家》是麥克唐納用以對抗激進派的綱領,也是他一貫的社會主義思想的再現。它的全部主張,反映了麥克唐納的思想,而根本不是什麼“壓力”下產生的。
2.《勞工與國家》擊中了保守黨政策的致命弱點
《勞工與國家》作為競選的綱領,之所以引導工黨獲得勝利,並不是它用誘人的花言巧語煽起了人們的幻想和追求,而是因為它具有工人階級政綱的戰鬥特色,它擊中了資產階級保守黨的致命弱點,贏得了民心。
保守黨在1924年10月至1929年6月的執政期內,倒行逆施,幹了許多不得人心的事,表現了毫無希望的一種腐朽和反動的本性。其主要弱點如下:第一,製造“赤色危機”,非法逮捕、審判共產黨人,引起國內人民強烈的反感。第二,庇護法西斯分子的猖狂活動,使他們竟敢公開佩帶徽章、手持槍械招搖過市,用反革命暴力威脅人民。政府對法西斯分子的活動聽之任之,暗中支持。第三,在1926年總罷工和礦工罷工中,公開站在資產階級雇主一邊,凶狠地迫害工人,暴露了它的資產階級真麵目。1927年4月,保守黨政府主持通過了《勞資爭議法》,鞏固其對工人的鎮壓,宣布工人罷工糾察為非法,不許文職官員參加工會,不許工會集資等一係列反動措施。這無疑瀲起工人群眾的痛恨。第四,挑動事端,製造了阿克斯樓搜査事件,非法搜査蘇聯駐倫敦通商代辦處,拘留該處工作人員,進行人身搜査。事後又自食其言,拿不出任何證據。不久,保守黨又斷絕了與蘇聯的邦交關係,並動員陸海軍,下令全國備戰。第五,在中國推行強權政治。1927年,在上海製造了血腥的“五卅慘案”,槍殺中國公民,在東方欠下一筆血債。第六,麵對長期而嚴重的經濟衰退,麵對日益增加的失業大軍,保守黨束手無策,任其慢性痛苦的延續。這使全國上下對保守黨喪失了信心和希望。英國廣大人民群眾對保守黨的反動行為的憎惡心情,在大選以前早就表現出來了。1927年和1928年,保守黨在多次的補額選舉中都遭到失敗,便是它喪失人心的明證。
工黨不但在處於反對黨時期以自己的實踐與保守黨人的反動行為劃清了界限,而且《勞工與國家》又針對保守黨無所作為的狀況,大展鴻圖,提出了切中時弊的一係列雄心勃勃的計劃。洋洋兩萬言的綱領,曆曆72種立法藍圖,不僅洋溢著工黨社會主義的精神,而且準確地提出了世界和平、解決失業、改組煤業的三大主張。這對於當時英國人民來說猶如久旱得雨、雪中送炭,自然會大得人心,大得選票。這個綱領之雄偉被人譽為:“七屆政府、七個任期也不能實行它的一半內容”。它會使人對工黨充滿信心和希望。這正好與保守黨毫無希望、無所作為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相形之下,許多人自然要選擇工黨為執政黨。
3.《勞工與國家》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方向
1918年的黨綱首次為工黨規定了社會主義的目標。那麼,在這一原則問題上和具體政策上,是否從這一方向倒退下來了呢?這要看事實。
首先客觀反映來看,並沒有在外界引起“例退”的印象。《勞工與國家》發表後,很快傳到中國。中國的進步人士胡愈之於1929年7月10日(即工黨執政後一個月)在《東方雜誌》撰文,認為,“這是工黨的政治原則,總之是完全表示社會主義的傾向,與各國馬克思派的社會民主黨所標誌的主張並無差別,或更急進些。不過實現社會主義政治方法是溫和的、漸進的。”胡愈之這個看法起碼說明他不認為工黨目前這個綱領比以前“退步”,他甚至把它提到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綱領媲美的地步。50年代蘇聯學者德伏爾金在批評這個綱領時雖屬苛刻,但也隻不過說它與其他綱領一樣“用改良主義冒充社會主義”,“工黨在1928年通過的題為《勞工與國家》的綱領,重複了1918年綱領中所包含的內容。”看來,他也不承認這個綱領從1918年綱領退步了。所以,認為“退步”的說法,隻是一種意見,未必反映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