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麥克唐納與英國1926年總罷工(3 / 3)

麥克唐納與丘吉爾的協議遭到了礦主的強烈反抗。他們反對全國性談判,隻接受地區性談判。9月17日首相鮑爾溫力促實現關於工資和工時的地區性談判。但政府的這一主張又遭到礦工反對。10月7日,全國礦工協會以73.7萬票對4.2萬票否決了接受政府提案的作法。政府唯一的政策就是等待礦工被擊敗。由於雷塞斯特、諾丁漢等地區的礦工先後接受礦主關於地區性談判的條件,開始複工,礦工持續六個半月的罷工於11月30日最後失敗。這是英國工人階級運動史上空前的一次慘敗。失業人口上升,工人生活水準降低,許多基層工會崩潰,受害者甚眾,黑名單盛行。工人思想上留下了深重的創傷。

麥克唐納在礦工延續性罷工中,奉行了敦促政府、說服礦工、尋找條件、實現談判的玫策。其立場感情是站在工人一邊的。但是,他的調解失敗了。麵對頑固的礦主同盟,他的調解顯得毫無力量。

4.麥克唐納階級調和政策的弊端

從具體事件和直接原因方麵來看,麥克唐納無可指責,對工人罷工失敗並無責任。但從事件的宏觀總體上看,他則暴露了自已的致命弱點,對工人失敗也應負有責任。他的理論基礎中就有強調社會完整性、有機性的傾向。在鬥爭方式上,他則強調階級之間的調和、反對階級鬥爭。這種理論上的片麵性,造成了實踐中的巨大損失。在總罷工和礦工罷工這樣全國性的鬥爭中,作為工黨議會黨團的主席,工黨的領袖,他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他沒有啟用工黨全黨的力量來推動罷工運動的發展並爭取勝利。工人的失敗,也說明了麥克唐納階級調和理論和政策的失敗。

麥克唐納是主張以漸進主義的議會道路走向社會主義的。但是,總體上的漸進,不能排除具體環節上的鬥爭與突破。沒有具體的鬥爭與突破,就無所謂漸進。因此,在和平、合法地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也不能忽視每一時期可能發生的階級鬥爭和社會危機。完全、徹底地追求合法性,就等於丟掉了向著社會主義運動的目的性。恩格斯在指出英國社會革命可以和平合法發展的同時,也指出過階級鬥爭的必然性。他說:“這個人(指馬克思。——引者注)的全部理論是他畢生研究英國的經濟史和經濟狀況的結果,他從這種研究中得出這樣的結論:至少在歐洲,英國是唯一可以完全通過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來實現不可避免的社會革命的國家。當然,他從來沒有忘記附上一句話:他並不指望英國的統治階級會不經過‘維護奴隸製的叛亂’而屈服在這種和平的和合法的革命麵前。”恩格斯並不否認英國社會革命可以沿著和平、合法道路發展,但是,他又同時提醒工人階級對付統治階級的“維護奴隸製的叛亂”。這就是總體上的和平合法,不能排除暫時局部的階級衝突和鬥爭。麥克唐納把和平長入社會主義比喻為幼蟲變成了蝴蝶,這種幼蟲變蝴蝶的自然演進確實夠和平的了,但是幼蟲衝破卵殼、蝴蝶衝出蛹殼的關鍵性轉變,卻決不是和平的,而是一種強力的鬥爭過程。麥克唐納否定這種鬥爭,因而不敢起來領導這種鬥爭。

在大罷工發生時,盡管存在麥克唐納與英共、與獨立工黨在社會主義問題上的分歧和鬥爭,但是當時工黨團結鬥爭的條件還是存在的。在支持總罷工這一點上,在支持礦工鬥爭這一點上,是完全可以團結起來的。英共和獨立工黨都積極參加或支持了總罷工和礦工罷工,英共在總罷工中一直起到先鋒分子的作用,職工大會和獨立工黨也積極為礦工罷工慷慨募捐。然而工黨卻沒有作為集體去行動。不是工黨對總罷工和礦工罷工有什麼分歧,而是麥克唐納不去領導,不敢領導。他沒有在這次危機中提出政治口號,而是嚴格地保持這次危機“經濟鬥爭”的性質。因此,失敗是必然的,是有麥克唐納一份責任的。還是列寧對麥克唐納的批評一針見血:“不僅不善於而且不願意在革命意義上利用革命危機,換句話說,就是既不善於又不願意使黨和階級為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進行真正的革命準備。”麥克唐納確實不善於、不願意利用革命危機。

當然,麥克唐納是篤信漸進主義的人,工黨廣大群眾也是受漸進主義影響很深的工人。指望麥克唐納利用總罷工的時機去領導並促成革命是不可能的。但是,麥克唐納如果不是僵死地而是靈活地運用漸進主義,在經濟鬥爭中加進一定的政治鬥爭,將大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也不致於使工人失敗到這種悲慘的程度。他一味調和,回避革命,遇到礦主的頑強反抗,遇到政府的頑強反抗,他隻有苦惱和悲歎。這是他階級調和理論和政策的必然結果。

綜觀麥克唐納作為反對黨領袖期間的實踐,可以作一簡要總結。他保持了工人階級的立場,表明了同情和保護共產黨人的胸懷,也表明了同情和保護工人階級群眾的鮮明態度。他不應被作為敵人抨擊。他的缺點和錯誤,是來自他自己的理論偏頗和錯誤。這一段曆史再一次證明,他是無產階級的一員,可以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同路人。

§§第六章 麥克唐納在第二屆工黨政府時期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