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掩護共產黨人的革命鬥爭(1 / 3)

由於工黨在1924年10月的大選中失敗,保守黨以413席的絕對優勢占居議會下院,鮑爾溫組成保守黨內閣。從1924年10月至1929年6月,麥克唐納作為反對黨的領袖,度過了四年多的在野時期。這一時期,麥克唐納利用議會講壇,宣傳自已的社會主義主張,與資產階級政黨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維護工人群眾的利益。同時,他在工黨內部的鬥爭中,更加明確地闡明了自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段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麥克唐納對英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態度在坎貝爾和“紅信”事件中已有顯現。如果總結一下,可以說有兩個方麵。一方麵,在關於社會主義的爭論中,他堅決反對英共的理論和主張,並且為了保持工黨的團結和統一,堅決不同意英共加入工黨。另一方麵,在對保守黨人的鬥爭中,在勞資鬥爭實踐中,他又堅定地站在共產黨人一邊,充分利用民主的武器,掩護共產黨人的鬥爭,揭露資產階級迫害共產黨人的倒行逆施。一言以蔽之,他不失為共產黨人的一個盟友,當然是一個相當有個性的盟友。

1.在組織上排斥英共加入工黨的因由

麥克唐納對英共的排斥態度有一個過程。當英共成立前夕,許多具有共產黨政治立場的人還作為工黨黨員存在的時候,麥克唐納並不排斥這些被稱為“極端分子”的人。1920年4月,當勞合-喬治鼓動反對工黨中的極端分子時,麥克唐納駁斥了他的說法,針鋒相對地指出:“我並不怕我們的極端分子。從國家的角度看,我與其說怕極端分子,還不如說怕勞合-喬治本人。我們的極端分子……不過比大多數人看得更遠一點。……他們正是使我們活潑有生氣的人。我常常不讚成他們,但我同時想從他們的思想和貢獻中得到好處。”可見這個時期,他並不對親蘇的左派分子持反對態度,而是持相容的態度。

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和英共的成立,發生了許多變化,致使麥克唐納堅定了排斥英共的立場。他與英共的主要分歧在於:第一,英共在成立宣言中公開宣布自己為“第三國際共產黨”,“采用無產階級專政”。這不僅在理論上與麥克唐納對立,而且在組織上加入第三國際更為麥克唐納所不容。因為,第三國阮已與麥克唐納領導的第二國際尖銳對立。關於成立第三國際一事,麥克唐納與列寧展開了激烈的論戰。英共作為第三國際一個支部,當然為麥克唐納所不容。第二,英共絕對服從第三國際的指揮,引起了國內輿論的不滿和不信任。當時,英共一切行動聽命於莫斯科報紙,如坎貝爾編輯的鼓動軍隊的文章,對麥克唐納漫罵的報紙專號,都是執行了第三國際的決定和命令。這引起許多工黨黨員的反感。第三,英共在國內政治中,由於片麵強調對工黨的鬥爭和批判,沒有有效地聯合,在實踐中形成了兩黨的對立情緒。這種對立的事件不斷發生,形成工黨廣大黨員對英共的排斥態度。1921年,英共參加了保守黨圍攻麥克唐納的鬥爭,使他在伍爾威齊的競選中遭到慘敗。這使工黨許多人耿耿於懷。英共在坎貝爾事件中的挑釁態度也使工黨領導人忌恨。第四,英共采取了滲入獨立工黨的政策,左右該黨在工黨內部的政策,威脅到工黨的團結和統一。從1924年初,英共的壓力促使獨立工黨內部分歧尖銳化,出現了支持政府的“好派”和批評政府的“糟派”。英共經常激烈抨擊獨立工黨沒有批判工黨的進一步行動,沒有采取投反對票的堅決措施。另外,英共還滲入獨立工黨各地方支部,幹擾工黨大會投票,煽起“左翼運動”。嚴重衝擊了工黨統一。由於這些原因,造成了工黨對英共的排斥態度。後來,英共又聽從第三國際的指揮棒,1928年指斥工黨議會黨團和工會領導人都是“社會法西斯分子”,1935年又轉換調門,要與工黨左翼聯合反對法西斯。這更使工黨堅定了排斥它的態度。

工黨和麥克唐納對英國共產黨的徘斥態度經曆了幾個高潮,越來越堅決。在英共剛成立時,工黨就以英共“黨章、原則和綱領”與工黨不一致為由,拒絕英共加入工黨。1924年大選失敗後,工黨於10月7日至10日在倫敦召開大會,通過了排斥英共的決議。決議有三條:第一,反對共產黨與工黨合並;第二,在議會及地方政府選舉中,不選舉共產黨員為候選人;第三,不承認共產黨員為工黨黨員。這些決議,都以絕對的多數通過,表明以上的工黨黨員讚成上述三項決議。這是工黨大會對英共第一次排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