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保守黨在坎貝爾事件中的政治手腕是為了把麥克唐納政府趕下台的話,那麼“紅信”陰謀則是保守黨以更加卑鄙的手法破壞大選,阻止工黨重新執政的瘋狂表演。保守黨這一陰謀應該作為它的奇恥大辱記在史冊上。但是,迄今為止的曆史,一直在譴責麥克唐納向蘇聯發出的外交抗議照會,甚至懷疑麥克唐納利用這一事件破壞英蘇關係。這無疑是顛倒了事實真相。事實是,麥克唐納為簽訂英蘇條約付出了丟掉一屆政府的代價。這是應當搞清楚的。
1.“紅信”陰謀
1924年10月256,英國《每日郵報》突然以頭版頭條的偌大版麵,駭人聽聞地登出了一條重大“新聞”:“社會主義分子的內戰陰謀。莫斯科致我國赤色分子的命令。昨日破獲的大陰謀。莫斯科向英國共產黨發出的秘密指示信。”這封“密信”有當時共產國際主席季諾維也夫的“簽名”,簽署的時間是1924年9月15日。《每日郵報》斷言:這封信在幾周前已送到了麥克唐納和韓德遜手中。這封信的內容也編造得十分近乎蘇聯領導人的口吻。其中有:“英國資產階級已經發動了凶猛的進攻”,以反對英蘇條約的批準,反對“兩國關係的團結局麵”,英國無產階級應當“在批準條約的未來鬥爭中表現出最大的能動性”;工黨中同情英蘇條約的一派有必要向工黨政府施加日益増加的壓力,兩國關係的解決“有助於使國際的和英國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化”,並且能夠“使我們在英國和殖民地擴展和發展列寧主義的主張”;英共在陸海軍中的工作很薄弱,英共應在軍事單位中建立自己的基層組織,“英共的軍事組織部門所缺少的那種軍事專家,正是未來英國紅軍的指揮官”,他們應組成這樣一個團體,“它在積極鬥爭爆發的時刻,就是黨的軍事組織的神經組織”;如果“和平毀滅資本主義”不可能則應加強陸海軍的宣傳工作,為武裝起義、暴力推翻資本主義創造條件。這封信及其內容的刺激性,在英國民眾中引起軒然大波。現在已經查明:長期以來作為曆史之謎的“紅信”,是一件贗品。它是由一夥流亡在英國的白俄分子編造的,在保守黨中央局和智襄機構一些重要的成員指使下,強加給工黨外交部的。但在當時,這封信的真偽是無法辨別的。信中的語言和觀點完全符合第三國際和蘇聯人的一貫風格。
2.保守黨頑固派的用心
從這封信的特點來分析,有這樣幾點值得注意:第一,把煽動暴亂與批準英蘇條約結合起來。這泄露了保守黨的天機,他們妄圖以造謠手段否決麥克唐納政府努力完成的英蘇條約。第二,把工黨與英共混同一體,把他們都打成“赤色分子”,以引起公眾的反對。《每日郵報》並非不知道當時界限很清楚的“社會主義者”與“共產主義者”這兩個概念,“紅信”明明是發給英共的,即發給“共產主義者”的,但它偏偏在報道的大標題上寫上“社會主義分子的內戰陰謀”,並且把工黨執政暗喻為“和平推翻資本主義”,又把這一手段說成是暴力革命的左右手。這與其說是攻擊英共,不如說攻擊和歪曲工黨的形象。保守黨這樣做,是妄圖把紅色油彩塗在工黨臉上,以嚇唬民眾,使他們在大選中:不支持工黨。第三,保守黨把英蘇條約看作英蘇無產階級革命化的進程,表明了他們對英蘇條約的仇恨。這種偽造的內容,是保守黨前不久在坎貝爾案中提出的反對英蘇條約提案的翻版。第四,保守黨利用了坎貝爾事件,製造恐慌。坎貝爾事件的中心點是英共號召陸海軍隊在罷工事件中不要向工人開槍,這被許多人認為是煽動軍隊叛亂。而這封信隨即編造了在軍隊中建立組織、開展宣傳、準備暴動等內容。這顯然是保守黨人利用人們本已潛在的恐懼,以及對麥克唐納政府撤訴的不滿,拆工黨的台。所以,“紅信”完全是針對工黨而作的。《每日郵報》參與了這一陰謀。不然,它怎麼能在發表“紅信”時知道“紅信”已在幾周前送抵麥克唐納手中?它在文章中特別指出這一點又作何解釋呢?不然,它又為什麼不辭勞苦地在發表“紅信”當天,把“紅信”複製本送往各家報紙呢?不然,它為什麼瞅準工黨大臣都不在倫敦的時機(工黨大臣都赴選區競選演說〉,要挾外交部要在10月25日發表呢?它的“紅信”原件又是怎麼搞到手的呢?這是些不答自明的問題。可以認定,這是保守黨精心策劃、由《每日郵報》出馬的大陰謀,是至今尚未徹底揭露的特大醜聞。其目的就是打擊工黨,其核心是否定英蘇條約。
3.麥克唐納對“紅信”事件的處理無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