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內政策方麵的得失(2 / 2)

對於退伍殘廢軍人的照管,是戰後英國的一項沉重的義務。

保守黨政府把這些軍人指斥為“窮狂”軍人,隻發給一次性的“賞金”便任其自便了。工黨卻把退伍、殘廢軍人的津貼視為國家應負擔的義務。退伍軍人得到了現金津貼,他們的醫療費也由公共基金中提取。因戰致殘的人,隨時可以申請增加津貼。

緊急津貼的數額提高。國家每星期以増加24萬鎊的款額,使未婚個人每星期緊急津貼增至25先令,已婚夫婦增至35先令。

3.實行氣魄宏大的“惠特利住宅計劃”

為了改善國內住宅條件,政府最早的決定之一就是建立一個關於失業和住宅問題的委員會,下屬兩個委員會。肖伯納主管失業委員會,惠特利主管住宅委員會。惠特利住宅方案在議會通過。該方案計劃在15年內修建住宅250萬所,並立即動工進行;政府為地方當局建造住宅提供資助。這個方案的效果在10年後保守黨執政時才反映出來,但是它卻吸收了大批的剩餘勞力,刺激了經濟發展。這種大膽的決策,就是工黨政府作出的。

4.改善衛生和教育設施

工黨執政後立即發布了第44號通告,取消了對婦幼衛生事業的捐款限製,充分利用社會捐款選派婦幼衛生巡視員,開設方便公眾的家庭病床,建立了70處嬰兒幸福中心區,實行了以預防為主的醫療衛生方針。

在教育方麵,政府撥款改善校舍建築,班級教室實行標準化;把義務教育的年齡延長到16歲;同時,取消無證書的中學教員,保證了教育質量的提高。自由黨報紙也不得不承認:“工黨政府把英國大多數人的教育程度整個地提高起來,這是人們對它最好的紀念。”

綜觀工黨內政方麵的成繢,雖然還談不上落實了它一向主張的社會主義改造措施,但畢竟體現了工人政黨的特點。在當時工黨處於少數派政府地位的情況下,麥克唐納如果提出他的社會主義改造方案,結果必然失敗。關於這一點,斯諾登曾作過一個說明:“我們麵前有兩條路。我們可以利用這次執政機會作一次示威,提出一些魯莽的社會主義措施,當然隻會被擊敗。然後,如果我們有一個社會主義的多數,就把我們的要求訴諸全國。這條道路是黨內極端派所堅持的,這不是一條理性的意見和政策。……我強烈要求:我們不能采取極端政策,而應該限製我們的立法議案,隻提出那些能夠得到貫徹執行的措施。”從無產階級長遠利益和工人運動的發展來看,斯諾登的主張是正確的。否則,隻有使工黨潰散,形成不了一股政治力量。那種極左的、急於實行社會主義的主張貌似激進,實際上是鑽進一條死胡同,是孤注一擲的冒險盲動。麥克唐納在這屆政府期間的內政,體現了英國工人階級管理社會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了切實的成效,樹立了一個有積極成果的先例。當然,麥克唐納這種漸進改造策略引起了獨立工黨內不同派別的分裂傾向,這是工人運動的一個損失。但是曆史卻證明,任何一個從工黨分裂出去的派別,都沒有獲得繼續生存的條件,全部自消自滅了。隻有工黨長期以來穩穩地紮根於廣大工人群眾之中,並日益壯大。所以,第一屆工黨政府的內政,雖然受到局限和扭曲,但應當說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