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麥克唐納是否應該組織政府(2 / 2)

工黨是否應該上台執政,在工黨內部也引起了廣泛的辯淪。

雖然意見各異,但是都認為執政與否是一個策略問題而不是一個原則問題。對於工黨一向追尋的議會道路,黨內並無分歧。獨立工黨的領導人艾倫認為工黨應該執政幾個月,以消除歐洲的動亂和英國的失業。“如果我們行動明智,就有可能結束自由黨的壽命,重建兩黨製。”獨立工黨領袖中較激進的麥克斯頓(James Maxton)也持同樣態度。因為他估計到:“自由黨和托利黨會聯合組織政府對抗社會主義者。”麥克唐納就執政一事曾征求哈伯遜(J。A。Hobson)的意見,後者鼓勵他要“冒險幹一下”,並且以“歐洲安定、改善失業狀況和住宅狀況、同等養老金、成立農業和全國債務委員會”等政策向全國呼籲。這些人都是主張工黨上台執政的。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持否定態度。事前,阿諾爾德(Sydney Arnold)和斯密斯(Lees Smith)奉勸麥克唐納不要執政,理由是:工黨政府注定會失敗,而且黨在日後會“被推翻”。在克拉芬獨立工黨分部召開的討論會上,專門就讚成或反對執政一事舉行了表決,結果“每一個單獨發言都是反對執政的。”還有些黨員對組織政府表示極端的冷淡態度:“獨立工黨繼續自己的工作,至於工黨政府在1926年或更晚十年出現,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人民在變革到來時要有充分的準備。”與這種意見相接近,有人認為應該“要求參加政府,但不執掌政權”,這是對少數派政府弱點的一個合理補救主張。布萊爾福德(H。N。Brailsford)則堅持認為:“我們不得不麵對這樣一種現實:即在第一屆執政期內,我們在推進我們自己的綱領方麵將一事無成。不僅是黨的積極分子麵臨這一現實,而且我們還必須痛苦地向支持我們的廣大群眾講清這一點。”反對者的意見主要集中在時機不成熟、工黨準備不足、工黨議員處於少數這些問題上。這些不同意見,在對形勢的充分辯論中,逐漸被克服了。

2.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麥克唐納在廣泛征求同事意見、認真思考,並在各領導團體充分討論後,最後作出了上台執政的決定。麥克唐納及其同僚們在谘詢和討論中,慢慢地、微妙地傾向於這樣一個見解,即:如果有機會組織政府,那麼放棄這個機會是愚蠢的。1923年12月10日,工黨領袖們決定組閣。麥克唐納在日記中記道:“在韋伯家中會見克林斯(Clynes)、托馬斯(Thomas)、韓德遜(Henderson)、斯諾登(Snowden)以及韋伯夫婦。大家一致同意執政……討論了外交政策、失業和預算問題。”之後,麥克唐納又先後召開了工黨全國執委會、全國執委會與工會總幹事會聯席會議、工黨議會黨團執委會討論局勢,確定應否執政問題。在這些會議上,麥克唐納具體地分析了形勢和工黨在執政問題上的利害關係。他認為:如果工黨在擊敗自由黨支持下的政府之後拒絕執政,如果由阿斯奎斯代之組成政府,自由黨議員就會坐到政府席上,而反對黨前座席位和大多數其他反對黨席位將都被保守黨人占據。工黨議員將被降低到一個小集團的地位,隻能坐在議會自由黨席位一邊的前座議員與後座議員分界的通道上。即使自由黨被擊敗,那麼,占據反對黨席位的便是自由黨而不是工黨。拒絕執政,將會喪失工黨已經獲得的議會反對黨的優勢,它在國家中的地位也許會倒退10年。12月12日,工黨全國執委會表決,一致同意執政。次日,全國執委會和工會總幹事會聯席會議也作出了同樣的決定。顯然,麥克唐納完全通過黨內民主的途徑,作出了執政的決定。因此,執政是工黨全黨的意誌,麥克唐納執行了這一意誌。麥克唐納對形勢的分析也是正確的,工黨上台執政,是當時繼續發展壯大勞工運動的唯一正確的決定。從工人階級的利益出發,工黨應該上台執政。在這一點上,工黨和麥克唐納都不應該受到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