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麥克唐納能夠曆史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他雖然不讚成馬克思的價值論以及經濟基礎和物質因素製約社會發展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但同時也指出:“他(指馬克思。——引者注)使工人階級運動和社會主義獲得了一種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偉大和尊嚴,並且給了它一種在長期鬥爭中保持信心的方法。所以,馬克思的價值論或經濟決定論的命運,不會影響他在人類導師中所占的地位。”“他(指馬克思。——引者注)看出真理和真理的力量,所以即使他對真理的說明都不能成立,隻剩下一堆過時的信仰的廢墟,那真理將仍然存在。馬克思比馬克思主義更偉大、更不朽。”“馬克思主義是19世紀20—30年代德國思想的產物。它反映出那種思想的方法,也暴露了那種思想的缺點。”麥克唐納認為馬克思理論中有些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不損害馬克思的工作:“馬克思的學說和結論確實有許多錯誤之處,但這是實幹家不可避免的,而在某種情況下有助於他工作的進展。他的錯誤沒有一個損及他的工作。”
麥克唐納不僅以曆史的態度對待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還從馬克思主義中吸收了不少理論營養,指導並豐富了他的社會主義理論。這表現在:
第一,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中關於社會發展進化的觀點。他在《社會主義為什麼一定到來》一文中指出:“社會主義者不認為工業革命及其之後的資本主義製度的建立是一件壞事,而是把它當做曆史事實來接受,在科學的批評中給以應有的評價。”“現存製度隻能是社會進化的許多階段之一,它將會堅定不移地進入一種更好的製度。”他還認為,“馬克思反對當時的烏托邦的建設方案,專心致力於社會進化。”“他(指馬克思。——引者注)從黑格爾那裏獲得社會進化的概念,……認為社會製度是曆史的產物,而不是個人好惡所致。”“對於我們來說,黑格爾的進化觀,經過馬克思的修改並應用於曆史,成了頭等重大的試圖的一種基礎給予社會主義主張以科學的指導。”他讚揚馬克思:“他研究世界的演變過程。他的眼光注視全人類的行列,他觀察自古以來繼續不斷的發展經過。他用過去解釋現在,從而指明未來。馬克思就這樣運用了當時的科學和哲學指導工人階級的鬥爭,給它一種意義,一種辯證法和武器。”這可以看作是他部分地接受唯物史觀的表現。
第二,他接受馬克思主義關於實現生產資料公有製的觀點。早在1905年,他便提出解決種種社會弊端的唯一結論,是“產業資本由社會公共體支配和管理”,“土地國有化。”他在論及社會主義的生產時,認為有了“公共財產”,“社會主義者就能奠定其重建社會的基石之一。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可能享有的個人財產,來自集體所有權而不是來自個人所有權。”1923年3月20日,他作為工黨議會黨團主席在下院提出實現公有製的議案:“以合法和漸進的方法改變資本主義,建立一個立足於生產和分配工具公有的、民主管理的工業製度和社會製度。”這是英國議會曆史上第一次出現社會主義性質的提案。麥克唐納確實反對“取消私產”。但他是指資本主義製度剝奪了廣大人民占有私產的權利,同時指出:“工業資本和土地的國有化,並非廢除私產的第一步,而是相反。”他在《社會主義》一書中還清晰明確地談到社會主義社會中兩種所有製並存,並以公有製為其主要特征的情況,這無疑是進步的,也符合馬克思描述的共產主義初期階段的特征。他說,“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特征就是現存被使用或濫用的一切形式的財產公有製。整個共同體對這種財產比對私有的個人財產更加關注,而這種財產的使用是為了公共目的,而不是為了私人利潤。”“生活在這種改造時代的社會主義者,首要的任務就是使公眾懂得兩種財產的區別,一種財產能使所有者去剝削別人的勞動,這種財產意味著社會的貧窮;另一種財產是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其個性所必須占有的。……社會主義的政策是將前者國有化,讓後者保持私人所有。”麥克唐納關於公有製的這些論述,與歐文空想社會主義和任何其他流派的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表明在公有製問題上,他與馬克思主義接近,是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表現。
第三,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實現大聯合的思想。他常十分振奮地喊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他在介紹《宣言》時指出:“宣言結尾的幾句話已經成為一種世界範圍的口號:‘那些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麵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革命中隻會失去自己頸上的一條鎖鏈。他們所能獲得的卻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種響徹雲霄的呼聲,明確的道理和斬釘截鐵的堅決的辭句,敵我分明的界線,好象魔力似的,把散漫的不滿現狀的工人團結在它的周圍。”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一麵進行反戰活動,一邊疾呼:“‘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無產者失去的隻是頸上的一條鎖鏈’這句話我們如今說起來有更大的自信和更大的意義。”在《社會主義》一書中,再次引用並讚揚《宣言》中“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等幾句話,並認為,“這最後幾句話以鏗鏘有力的呼籲而升騰,震蕩回響於今日全世界的各個政壇,以各種語言鐫刻在工人階級運動的旗幟上。”這些思想不僅表現在他在英國組成了一個無產階級大聯盟的工黨,而且也表現在他極力維係第二國際的大一統的團結局麵,對德、法和其他國家無產階級運動的關心、支持以及對蘇友好、克製態度等。這種強調大聯合的思想,顯然是他在這方麵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表現。
如果要從麥克唐納的理論和實踐中找出與馬克思主義不同的東西,那是再容易也不過了。因為,麥克唐納在主要觀點上並未接受馬克思主義,而且還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許多批評,舍棄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核心。
第一,他拒不接受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基礎和物質因素製約著社會發展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麥克唐納認為,馬克思主義的這一觀點是“經濟決定論”,它導致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動力的理論。“它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經濟決定論就是為鼓動階級鬥爭而創立的。”他認為,“經濟決定論”是“第一代科學社會主義者遺留下來的一個錯誤”,它是馬克思為了與改良主義、空想主義劃清界限,才創立的“特別標誌”,“但這項學說有許多不能成立之處。”他還連同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一起批判,“馬克思用了一個很有疑問的經濟公式——刺餘價值,來說明湯普遜著作裏已經有過的東西。又用了一個很有疑問的曆史公式——經濟決定論,來解釋社會的進化。這些東西不足以造成他在社會主義史上的地位。”他否定了社會發展中經濟因素對其他因素的製約作用,也就基本上否定了唯物史觀。他隻肯定唯物史觀在19世紀的積極作用,20世紀則“過時了”。這種觀點,導致他常常陷入客觀實際、言論與行動的自相矛盾之中,演成了他命運的悲劇結局。
第二,他拒不接受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鬥爭的理論。麥克唐納從社會有機體論出發,否認資本主義社會已簡化為兩大階級對立,反對階級鬥爭是曆史前進動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他認為:“首先,社會共同體內隻有兩大經濟階級的說法並非真實。馬克思急於與‘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劃清界限,才不承認地租收入者和利潤收入者之間利益衝突的事實。”他認為除了雇主與工人對立之外,還有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對立,地主與資本家的對立,從而把各不同範疇的對立混為一談。進一步他還反對階級鬥爭,公開申明:“我反對那種在我看來是對階級戰爭的粗俗的解釋。因為,階級意識沒有出路,階級鬥爭不知是否明智。”“階級鬥爭論,除了能煽起社會上智識與道德的衝突借此促進社會進步之外,對於社會主義沒有任何作用。現代社會主義者,已判定階級戰爭論為錯誤的,所以將它拋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仍堅持這一觀點,當有人攻擊社會主義者煽動階級衝突時,他聲明:“社會主義者不相信階級戰爭。社會主義看到了階級戰爭,他們把階級戰爭看做資本主義製度的主要病害。”可見,麥克唐納反對階級鬥爭學說是明顯的。
第三,他一般不接受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麥克唐納所倚重的社會有機體的理論,從本質上與暴力革命、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格格不入,尖銳對立。所以,他極力抨擊和排斥在西方發達國家采用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在麥克唐納看來,社會有機體演化緩慢,用暴力革命去促進,代價高而收效微,不可取。他寫道:“利用暴力反抗曆史上根深蒂固的或者組織上盤根錯節的事物,徒勞而無益。我並非說·一切革命都無效果,而是認為,耗費如此多的精力,犧牲如此多的熱血,太不值得。而且,如果我們將革命前後兩個時代認真考察,新舊事物的差別顯然不大。”“所以,我們反對暴動有足夠的理由。”“暴動的社會主義和空想的社會主義一樣,都已過時了。”麥克唐納在抨擊無產階級專政時,雖未直接涉及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但卻針對列寧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的實際行動作了不少批評,進一步否定了“專政”的長期性和進步意義。他首先給“無產階級專政”下了一個定義:“無產階級專政是當革命已經爆發而不能成立政府時,由那些懂得革命任務、努力維持革命、采取特殊辦法處理事務的人的統治權。即一種奪取政權的行為,這就是俄國的無產階級專政。”“這隻是暫時的,等到革命開始平定……無產階級專政就會中止。”“布爾什維克暫時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其目的在於建立新的、更好的製度。”由於他把無產階級專政看做臨時措施,當他得悉列寧《向匈牙利工人致敬》的文章中認為無產階級專政是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時,便憂心忡忡:“我們把這話考慮一下,立刻會感到不好的征兆。”他認為,“經濟改造決不能由獨裁來進行;獨裁製隻能保衛革命而不能改造社會。”可見,他雖然不仇視革命,但卻反對暴力革命;他雖不仇視無產階級專政,但卻反對長期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他曾譴責蘇俄把暴力革命的主張強加給英國,但他自己卻用在英國得出的結論去衡量蘇俄的革命和專政,這也是一種片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