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唐納從他的社會有機體論出發,創立了自己的社會主義基本理論。這些基本理論,彙有當時在英國流行的各派社會主義學說的細流,同時又對各派社會主義學說作了取舍,最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了英國工黨早期的實踐活動,對後來工黨的政綱、政策也頗有影響。為了便於研究,以下從其發展階段和主要內容兩個方麵加以闡述。
麥克唐納的社會主義理論大體上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準備階段(1885—1905年)、著述階段(1905—1923年)、實踐和發展階段(1924—1937年),這裏重點考察其形成的條件和特點。
1.早年追索社會主義的實踐
從麥克唐納18歲走向社會,到他發表第一部社會主義理論專著之前,可以視為他的理論準備階段。這期間,他先後參加了許多社會主義組織,寫了大量闡述社會主義理論的文章,但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體係。
1885年,他在布裏斯托爾任抄寫員時,就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開始接受社會主義思想。他當年參加了社會民主同盟的組織活動,並在同盟小組內講授《馬爾薩斯主義與社會主義》專題。他把這兩種主義作了對比,指出:“馬爾薩斯主義不能改變我們周圍的罪惡現象,隻有采取社會主義政策,才能消除苦難。”
這是有文字記載的他第一次談論社會主義。1886年5月,他在倫敦任帳簿管理員時,在《基督教社會主義者》雜誌上發表《教授與社會主義》的文章,與格拉斯哥一政治經濟學教授探討對社會主義的看法。夏季,參加了“社會主義同盟”,並擔任《社會主義者》雜誌編委會委員。同年加入了費邊社。1890年,開始參加倫敦艦隊大街彩虹酒店各派政治家的社會主義研討會,並任名譽書記。1892年6月,他被費邊社選為哈金森基金講座的兩名專職講師之一,到南威爾士各地作費邊社宣傳教育工作。1894年7月,他加入新成立的獨立工黨。翌年3月,當選為費邊社執委會“新生力量委員會”主席。1896年7月,他作為費邊社代表出席第二國際倫敦代表大會。定居倫敦林肯飯店廣場三號後,與法國的饒勒斯和德國的伯恩施坦等大陸社會主義者交往。1900年2月,他領導創立工黨。當時由於他反對英布戰爭,被輿論指責為“極端的社會主義者。”這個時期,正值英國工人運動高潮,新工聯組織普遍建立,資產階級進行有組織的對抗無產階級的鬥爭。麥克唐納在這個時期接受各派社會主義的主張,總的看來,他較為激進。同時,也向著係統化的成熟階段過渡。
2.集各家社會主義之大成
這一時期內,麥克唐納從哪些方麵接受了社會主義的影響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麵:
(1)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激發了麥克唐納改造社會的理想。麥克唐納的傳記作者認為,早在他當小學校的“小先生”期間,他讀到的第一本啟蒙政治著作是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這本書“增強了他改造一切的信念。”另一位傳記作者也認為在1885年前“他似乎還讀過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這本書認為土地私有財產是經濟不平等和不公平的根源。”當時,麥克唐納在一篇文稿中曾聲稱:“土地必須國有化。”這顯然是受到了亨利·喬治思想的影響。
美國的小資產階級激進派亨利·喬治的政治著作,曾為英國社會主義組織的產生創造了一定的條件。1879年,亨利·喬治發表了《進步與貧困》一書。該書在美國雖不暢銷,在英國卻引起巨大震動,至1882年已銷出10萬冊。出版不久,便有德、法、瑞典、意大利、西班牙等文本問世,後來又有丹麥、挪威、荷蘭、俄國和中國的譯本。影響了從托爾斯泰到孫中山等許多革命者的思想。到1903年該書在全球發行量達200萬冊。由於亨利·喬治廣受英國社會主義者歡迎,曾於1882和1884年兩次到英國講演,贏得較高的聲譽,進一步擴大了影響。當時肖伯納承認“許多青年人,如穆勒、斯賓塞、孔德和達爾文的門徒,都被亨利·喬治先生的《進步與貧困》所喚醒,……去研究叛逆性的經濟學了。”“引起新興的社會主義者注意的……是亨利·喬治的,著作和講演。他的著作和講演鼓舞了許多青年知識分子和工人,使他們注意經濟學。80年代中的英國社會主義領袖有五分之四是受過亨利·喬治的教育的。”麥克唐納正是這個時期投身社會主義運動,他不可能不受到亨利·喬治的影響。
麥克唐納在《社會主義運動》(1911年)一書中,指明了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在工人運動轉向社會主義的關頭所起的作用。“這個轉折點出現於1880—1890年間。1879年,亨利·喬治發表了《進步與貧困》。該書喚起人民對於社會問題的注意,認清貧困是與公眾幸福有關的問題,而不是靠少數人搞濟貧行為的事情。”後來,在談到英國社會主義政黨發展時,又認為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為第一個社會主義組織作了準備工作:“馬克思在1847年寫成《共產黨宣言》。1873年出版了《資本論》第1卷。可是直到1884年英國才成立一個社會主義者的組織。1879年在倫敦出版的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已經作了一些準備工作。這本書引起了土地獨占問題上的急進主義;重新把社會的和經濟的利益明確地帶進了政治戰場。”“社會輿論中含有一種新的社會福音。”
亨利·喬治關於土地問題上自然權利的思想,深深影響了麥克唐納。《進步與貧困》一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經濟危機、失業、貧困等現象歸罪於土地壟斷,即土地私有權。因此必須廢除土地私有權,實現土地公有製,改造辦法是實行“沒收地租”,即實行“土地單一稅”。其核心思想是自然權利思想。亨利·喬治寫道:“人人都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權利,正如人人都有呼吸空氣的平等權利一樣。……如果我們得到造物主的同樣許諾來到人間,我們在這裏便有享受自然恩賜的平等權利。”“這是一種自然的、不可轉讓的權利。”麥克唐納接受了這一自然權利的思想,他在抨擊資本主義弊病時,指出:“如果有人在一定範圍內能夠獨占陽光和空氣,那麼人類由於急切的生存需要,對於這種竊取的獨占陽光和空氣的權利不能忍受片刻。但是,陽光和空氣與土地和產業資本的差異,隻有輕重之別,而無種屬之分。”“我們認為陽光和空氣私有權的不可容忍,與資本和產業資本私有權的不可容忍,理由完全相同。”直到後來,麥克唐納主張地租作為“公共收入的一部分”,“首先要把地租列為特殊的一類征稅對象”,也可以看出,他早年受亨利·喬治關於土地單一稅思想的影響。
除了經濟思想以外,亨利·喬治書中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病,抨擊社會不平等的根源,為麥克唐納的社會主義思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為,盡管亨利·喬治學說在理論上是“在社會主義的偽裝下,企圖挽救資本家的統治”,但是,“這是想從正統的政治經濟學中解放出來的苐一次嚐試。”這是一種進步性的嚐試,它對於麥克唐納認真地從經濟領域研究社會問題,啟開了思想扉門。亨利·喬治在《進步與貧》第二篇的四章中,批判了馬爾薩斯主義的人口學說,麥克唐納立即以此為武器,批判馬爾薩斯主義,宣揚社會主義主張。可見,麥克唐納接受亨利·喬治的學說,是走向社會主義者的第一步。
亨利·喬治在哲學和政治學上,崇尚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論和土地問題的主張,這為麥克唐納理論上的成熟埋下了一條重要的伏線。亨利·喬治在《進步與貧困》中多處引用斯賓塞的《社會靜力學》,並且承認:“在我撰寫《進步與貧困》的時候,這(《社會靜力學》)是我在同類書籍中所知道的唯一著作。”這樣,麥克唐納就在他最早讀過的這本書中,得到了斯賓塞學說,特別是他的社會有機體論的最初印象,為他日後更深入地研究斯賓塞,創立自己的理論體係,打下了基礎。
(2)費邊社對麥克唐納的訓練,加速了麥克唐納理論上的成熟。麥克唐納自1886年加入費邊社至1900年退出,在費邊社中活動了14年。他一進入費邊社,就成為引人注目的後起之秀,常取代肖伯納講授“新政治”。當時,費邊社正在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理論的研究工作。“他們研究馬克思、拉薩爾、蒲魯東、歐文,以及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李嘉圖、穆勒、克利夫·萊斯利和凱恩斯的學說,並逐漸擺脫了舊日社會主義傳統思想的束縛。”費邊社的理論大師韋伯正在完成由馬克思主義過渡到費邊主義、由革命理論過渡到社會實踐,使社會主義適應於英國民主的工作。這一工作,實質上使費邊社從根本上背離了馬克思主義。韋伯夫婦還特別輕視工人階級實現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鄙視組織工人群眾的工作。麥克唐納有選擇地接受了當時產生不久的費邊社會主義。
麥克唐納接受了費邊社關於漸進、改良的政治主張,關於土地、資本、工業國有化的主張,關於利用現存民主國家機器推行社會主義措施的主張。這些主張,在日後麥克唐納的著作中比比皆是,此處不再贅述。
但是,費邊社會主義並不是麥克唐納理想中的社會主義。麥克唐納對費邊社評價很低,並不認為它的主張都正確。他曾寫道:“1884年成立了一個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知識分子的協會——費邊社,可是它在社會主義組織的發展中不起作用。實際上,它對於社會主義運動在我們國內采取的特別形式所根據的思想和政策,大多數是反對的,例如,反對獨立工黨的政治獨立的態度。然而,它給社會主義做的宣傳工作,卻很有價值。”所以麥克唐納早年雖加入費邊社,終未成為費邊分子。第一,費邊社會主義,是由眾說紛紜、各持己見的一群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集體創造的,其主張本身就充滿著矛盾。一本《費邊論叢》和《七十號短評》可以奉為費邊社主張的正宗,但它的致命弱點是沒有哲學基礎,不成堅實的理論係統。第二,費邊社一味重理論空談,而輕視工人運動的組織和實踐,這更為麥克唐納所不齒。為此,麥克唐納與韋伯夫婦發生激烈爭論。第三,韋伯夫婦代表的費邊主義中,有為殖民擴張辯護、為資本主義侵略戰爭行為辯護的一麵。這更激起麥克唐納的義憤,最後導致與費邊社的決裂。
通過在費邊社的實踐,麥克唐納走了一條特殊的道路,取得了特殊的收獲。第一,他把從費邊社學到的各家社會主義學說熔為一爐,鑄進了社會有機體論的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係統的、有哲學基礎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使他成為一個高出費邊社諸人的社會主義理論大師。同時,他的理論由於具有某些科學性和係統性,又帶有對工人運動中的現實問題的理論說明,所以比費邊社會主義更能影響工人群眾,更具有生命力。第二,麥克唐納通過做費邊社的哈金遜講師,巡遊各地講演,廣泛接觸基層廣大工人群眾,使他認識到地方工人組織的力量,克服了費邊社輕視工人組織工作的重大缺陷。1896年,麥克唐納利用自己在執委會擔任“新生力量委員會”主席的身份主張用哈金遜基金建立地方的費邊支部,以利用富有生機的地方組織,對抗和改造中央的費邊社。韋伯夫人指責他的行為是“企圖把沒有思想的人們拉到社會主義團體中來”。為此,麥克唐納聲稱以後雖在社內,但“並不對費邊社能做有益工作抱什麼希望。”這便是他重視工人組織工作的開始。此後,他把自已的主要精力轉移到獨立工黨的實際組織工作中去,就是最好的說明。第三,他在南非英布戰爭中,堅定地站在反戰立場上,並敦促費邊社發表反戰聲明,譴責帝國主義戰爭,表明了與韋伯為代表的“費邊帝國主義”的原則區別。為此,麥克唐納率12名執委會成員於1900年2月退出費邊社。這表明,他在戰爭問題和外交事務中有了自己堅定的主張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