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唐納的社會有機體理論,從其淵源看,完全是斯賓塞的。這套理論,影響到他的社會主義主張、社會主義實踐活動,不可不給予應有的重視和評價。這種評價應該是曆史的、實事求是的,有具體分析的。這裏從兩個方麵來考察。其積極意義主要有:
(1)把社會視為一個整體。
把社會視為一個有機體的觀點,從全麵認識和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的角度看,有一定的科學性和進步意義。既然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那麼,資本主義社會當時出現的弊病就是整個社會製度造成的,而不是局部的失誤。因此,這一觀點有利於引起廣大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和群眾對資本主義社會製度本質的認識。麥克唐納正是從這一理論出發,作出了革命性的結論:“資本主義是一種壓迫的方式,許多社會不公平現象都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主義者所抨擊的,正是這一點。”“我們所攻擊的是資本主義這個製度。它的各種機能缺少有機聯係,沒有道德效果。……社會主義不攻擊私人,而隻攻擊在共同體中掌握分配人類生活與職務的組織。”這樣,就把鬥爭矛頭對準了資本主義製度,便於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全麵改造,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點滴改良。這也便於指導工人階級作長期的、有組織的鬥爭,而不會過早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改造的目標。
(2)從進化論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結論。
把社會發展規律與達爾文的進化論聯係起來,從另一個角度啟發人們認識到社會發展前進的規律,增加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到來的信心。
社會有機體論的祖師斯賓塞,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資本主義的“永存”和社會主義的“不能存在”,妄圖駁倒科學社會主義。達爾文在談到斯賓塞時,說他“是一位很有興味的談伴,但是我卻不十分喜歡他,而且感到,我們兩個人恐怕永遠也難以親近”,除了“對他的非凡天才感到欣喜非常、欽佩不止”之外,還明確指出:“他解釋任何問題的演繹法,完全同我的思想體係發生衝突。我從來不相信他的演繹法。”可見斯賓塞在政治上的哲學推論,違反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麥克唐納在社會有機體理論的應用中,采取了與斯賓塞相反的立場,回到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本體,得出了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結論。他在其代表作《批評的和建設的社會主義》一書中指出:“我心目中所想象的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狀態,在相當的時候誕生,發揮它的效用,然後又在相當的時候消滅,讓一種較好的狀態來代替。”1928年他在《勞工與國家》一書序言中說,“工黨與其他政黨不同,它不想在一個壞製度中修補舊的租約,而是把資本主義改造為社會主義。”從相信達爾文進化論轉為革命者、馬克思主義者的人甚多。這種思想發展也不失為一條走向革命的道路。耐人尋味的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鬥士孫中山、唐才常、蔡元培、章炳麟、陳天華、吳虞等人,都是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斯賓塞的學說的啟發,從優勝劣汰的現實中奮起,成為卓越的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者。更為有意義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也走了一條從相信達爾文主義到民主革命者,再到馬克思主義者的道路。李大釗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後,還肯定達爾文進化論和斯賓塞社會有機體論的某些觀點。他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篇代表性箸作中,援引了斯賓塞關於階級競爭的論述說明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並說:“自我發展是生物學上、社會學上一切有機的進化全體根本的動機,是生物界普遍無敵的傾向。階級競爭是這種傾向的無量表現與結果中的一個。”所以,接受達爾文、斯賓塞的學說,不一定得出與之相同的政治結論,倒可以作為接受社會主義的橋梁。麥克唐納就是以這種積極態度,從達爾文、斯賓塞學說中引出了消滅資本主義的結論。
(3)實現最廣泛的無產階級聯合的理論基礎。
強調社會的有機性、係統性,有助於使無產階級團結社會各階層共同為社會主義而鬥爭,在任何鬥爭中不脫離其他階層的基本群眾,在建黨方麵能夠接受兼容並蓄的組織路線。
社會既然是有機體,其各部分就不能脫離其他部分而單獨運轉。因此,在麥克唐納的社會主義理論中,不僅注意工人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也照顧到整個社會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這種主張反映在組織路線方麵,就是團結絕大多數人進行鬥爭的路線。麥克唐納認為,為了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轉化為一種運動,有兩件事要做:“第一,使社會主義變成組織力量,使這種組織力量潛存在一切以社會主義為焦點而並不以社會主義為意識信仰的各種力量之中。第二,使社會主義得到工人階級的信任。”在當時英國的條件下,工人階級情況複雜,占主體的龐大職工大會,在政治上“是自由黨的,其領袖也是自由黨的,隻有年輕的工聯主義者中最有能力的一些人是社會主義者。”另外,又有社會民主聯盟,獨立工黨內部始終存在著派係的分裂組合,加之改良、保守傳統的影響,要組織一個清一色的、以一個嚴格的社會主義綱領為旗幟的無產階級政黨,是沒有前途、沒有可能的。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從工人階級基本利益出發,組織一個各派力量大聯合的組織(即凱爾-哈第早年夢寐以求的“工人大聯盟”)是有積極意義的。這種把社會主義原則包含在工人組織大聯合之中的策略,也是當時英國唯一正確的策略。所以,作為社會主義者的獨立工黨的領袖麥克唐納,在建立工黨時,曾一度不把社會主義的目標加在工黨頭上,隻主張搞一個“社會主義的黨”,而不主張搞一個“社會主義者的黨。”在黨內工作中,他也時刻注意調整工會、獨立工黨、費邊社各方麵的關係。隻是在適當的時候,才把社會主義明確寫入黨的綱領。麥克唐納主持工黨領導工作的20多年中,工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英國政治舞台上代表工人階級說話的強大政治力量,無疑要歸功於麥克唐納根據其理論原則製定的組織路線和鬥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