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唐納的理論形成於19世紀末和如世紀初。這個時期在英國,由於自然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科學領域思潮活躍。由於新工聯運動高漲,馬克思主義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另外,從憲章運動中的道義派,到60年代的改革同盟,以及同時期歐文實驗社會主義的傳統主張,都在工人階級隊伍中有著深刻的影響。麥克唐納的社會有機體論,就是吸收多方麵的營養形成的。它以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論為主體,經過他加以改造,同時又帶上了深深的英國工人階級運動傳統的烙印。
社會有機體論最早是由法國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孔德創立的。孔德是在近代英國哲學家休謨“經驗論”的哺育下出現的第一代實證主義哲學家,開創了現代宍證主義哲學之源。孔德在哲學上強調實在的、有用的知識,即通過經驗、感官得來的知識,否定對一切現象進行本質分析的必要性。這種哲學思想反映在社會學方麵(他首次在自己著作中提“社會學”這個新名詞,成為西方社會學的始祖),他第一次把社會作為一個有機體來考察。他認為社會與有機生命一樣,各部分之間協調,構成一個和諧、團結的整體。這是最早出現的社會有機體論。但是,直接影響麥克唐納的學派還不是孔德,孔德畢竟與他不是同時代的人。麥克唐納社會有機體論的直接思想來源,是英國學術界的“思想泰鬥”、“維多利亞英國的亞裏士多德”、英國的社會學祖師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斯賓塞不但把孔德的實證哲學體係和社會學的社會有機體論加以發展,推向頂峰,而且把孔德的社會有機體論與當時英國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熔於一爐,創立了社會達爾文主義,使社會有機體論溶入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而更新了社會有機體論。由於這一理論既有哲學方法論原則,又有社會政治思想體係,很容易被麥克唐納接受過去,創立自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麥克唐納認為:“斯賓塞的一般哲學原理,一旦被聰明的學者所掌握,就證明社會主義思想確實是堅不可摧的。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社會主義思想已被社會進化的事實所證明。”他還預見到孔德和斯賓塞創立不久的社會學新學科的發展前途:“人們可以預料到20世紀中獲取桂冠的新科學必然是社會學……在此新科學中,社會主義學說及其主張必然占中心的地位。”確實,麥克唐納的社會有機體論的框架就是從斯賓塞那裏來的。這從以下幾方麵可以看出:
1.社會是個有機體的觀點來自斯賓塞
把社會視為一個類似生物的有機體,這是斯賓塞的創造。斯賓塞在他於1862年6月完成的《第一原理》中就指出:社會有機體是類似生物有機體的,由各部門、各機構組成的高度結合體,叫作“高級有機體”。斯賓塞在1876—1896年寫成的《土會學原理》中,更加明確地指出:“社會是個有機體。”“我們現在不得不承認,社會各部分之間的永恒關係與一個生命機體相似。”“社會經曆了不斷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各部分也趨於差異化,這就顯示了結構的增加。這各不相同的部分同時各自承擔著不同類型的活動。……相互依賴的各部分,相依為命,構成了一個集合體。該集合體就像單個的有機體一樣,是按照同樣的總的原則組成的。”“動物的器官和社會的器官的內在結構,都是根據相同的原則構成。”這和上文歸納的麥克唐納關於社會是個有機體的淪述,幾乎毫無差別,如同一人的手筆。麥克唐納完全搬用了斯賓塞的社會是個有機體的觀點,構成自己的社會有機體論的基礎。
2.有機體主要功能的思想來自斯賓塞
麥克唐納認為社會有機體的主要功能是調整平衡,適應環境,環境變化導致器宮的存廢。這個思想完全是斯賓塞的。斯賓塞把社會有機體劃分為營養、分配和調整三大體係。其中調整體係是專門從事調節職能,以適應環境。斯賓塞指出:“我們知道,內部結構的進化取決於它們接觸的物質分配及其性質,主管外部活動的結構的進化則取決於周圍存在的事物的特征。”“在某些動物的營養體係和社會的工業體係向著適應於環境發展時,……調整和消費體係就變得適應對付周圍的有機體(包括個體有機體和社會有機體);與此同時,其他的動物將被捕殺或趕跑,敵對的社會團體被征服或遭到抵抗。”“在最高級調節中心的進化中,由於新部分的增加,舊有的部分就相對變得失去意識。”他進一步總結說:“社會有機體與個體有機體一樣,結構取決於活動。……如果環境使活動的方式發生基本變化,那麼不久就會導致在有機體結構形式上的一種基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