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議員和首相的生涯
1922年11月的大選,結束了麥克唐納的在野生活,使他作為阿伯拉文的代表回到議會。這次工黨在議會獲得142個席位,成為強大的反對黨。麥克唐納重任議會黨團主席。1923年2月,他在下院公開提出“消滅私有製,建立公有製”的工黨決議案,這是下院曆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社會主義議案。11月,重新大選,保守黨內閣垮台,工黨取得191個席位,麥克唐納受命組閣。1924年1月,英國曆史上第一屆由工人選票推舉的社會主義者為首相的工黨政府成立。麥克唐納兼任外交大臣。但是同年10月,工黨政府就解散了,月底大選揭曉,保守黨上台組閣,麥克唐納做反對黨領袖。由於麥克唐納第一屆內閣的實踐,獨立工黨內部發生分裂,布萊福德(H。N。Brailsford)、約翰斯(Creech Jones)和艾倫(Clifford Allen)製定了獨立工黨的新綱領《我們時代的社會主義》,並出版了《立即實行社會主義》一書。主要內容即反對“活命工資”。麥克唐納於1926年10月年會上公開批評了他們的口號,獨立工黨在1927年9月便不提名麥克唐納為本黨代表出席工黨年會。他遭到獨立工黨激進派和英共的雙重攻擊。1929年5月,他為迎接大選,將其著作《勞工與國家》簡編為競選綱領,重點闡述工黨在對待和平、失業、煤礦國有化三大問題上的主張。同月,大選中工黨獲288席。6月5日麥克唐納受命組織第二屆工黨內閣。他主要處理了國際和平與國內經濟問題。但是,1930年初,空前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蔓延到英國,8月出現銀行的彙兌風潮,失業人數增加到250萬。麥克唐納為遏止彙兌風潮,取得美國銀行貸款,被迫同意美方要求英國削減失業保證金的要求。於是工黨發生分裂。麥克唐納於1931年8月24日提出工黨政府總辭職,另組“國民內閣”,恢複了國際信用。
麥克唐納率部分工黨議員參加政府後,9月28日被工黨執委會開除出黨,他隻領導所謂“國民工黨”一派人。由於在關稅問題上自由黨與保守黨各執一端,麥克唐納於10月7日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結果政府派獲552席。麥克唐納在1931—1935年首相任期內,在保守黨的製約下工作艱難。1935年6月7日,他因健康狀況惡化辭去首相職,改任樞秘院議長。
5.晚年
麥克唐納的晚年已脫離了工人運動。在1935年10月的大選中落選,後經補額選舉入選。1936年病休達五次。1937年8月,他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稱自己“現在是並且始終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他三次拒絕了國王和政府授予他貴族爵位。11月9日,在赴南美度假的旅途中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