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指導目標的三個層次反映出從上到下的完整體係,體現了係統之間的內部聯係,既有上層對下層的指導,又有下層對上層的反映與體現。係統化思想是目標設置的科學依據。
職業指導科學管理中的目標選擇,首先要對可能提出的目標所處的客觀外部環境和主觀內部因素進行充分的研究。客觀外界因素又可分為社會生活的物質因素和社會意識形態因素,物質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社會物質條件,社會職業對人的需求,職業收入狀況等。社會意識形態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生活狀況,社會文化生活狀況,社會擇業心理傾向,社會職業價值取向等。主觀內部因素更為隱敝和複雜。它包括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包括人們的心理因素,如事業心、進取心、自尊心和虛榮心等;包括人們的職業素質,如文化程度、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專業特點等。此夕卜,人們的生理條件也是影響職業態度和職業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職業指導的目標既要為外界環境所接受和認同,又要充分考慮到主觀條件及特點,使目標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其次,職業指導目標選擇,要與本單位的特點相聯係,充分考慮和反映出職業指導層次和內容上的特殊要求。
其三,職業指導目標的設置還要注意其可接受性。包括社會接受性和職業指導對象的接受性。所以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脫離社會實際需要或不為職業指導對象內心所接受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四,職業指導目標的製定還要注意量化的要求,使之具有可考查性。不可考查的和不可評估的目標,無法對其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質量驗證,也就無法證明是否實現了預定目標。所以,提出目標時,不能做籠統的說明,而必須對職業指導的某種目標在量上達到何種程度,在質上達到何種標準做出明確的解釋。
2.職業指導的計劃管理
計劃管理既和目標的設立密切相關,又具有鮮明的指導和控製職能。我國的職業指導計劃還不甚明確,各層次的職業指導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論證和研究。目前從事職業指導研究的大多數人認為,完整的職業指導應包括職業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培養、職業品質的訓練、職業介紹、職業選擇和職業適應等內容。不同的職業指導組織其內容有所側重。目前,職業指導計劃的結構和內容還沒有較完整的縱橫結構,各有關部門(如教育部門與勞動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與聯接,同一部門的不同層次的計劃銜接都尚未落實。這種計劃管理的不完備、不協調,也說明完善計劃管理的迫切性。
職業指導的計劃管理,首先要體現計劃的完整性。計劃要反映目標要求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同時要反映本單位的特點,計劃的完整性要考慮各種可能的因素,使職業指導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有較大的彈性,以適應變化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需要。其次,職業指導計劃要體現連續性。人們的職業意識、職業觀的形成發展和變化是連續的、有規律的發展過程,不同階段有其特定的目標和任務。因此,計劃必須首尾一致,注意不同階段的銜接,遵守循序漸進的連續性原則。其三,計劃要體現穩定性。職業指導本身的特點要求適應社會需要,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但這並不是說職業指導不要計劃,或以此否定職業指導計劃的穩定性。職業指導要充分考慮社會發展的要求,要有預見性,計劃要留有餘地,並保證它的相對穩定性。隨便更改,隨意中斷和不穩定的計劃,無法保證職業指導總目標的實現。
3.職業指導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反饋
信息反饋在職業指導管理過程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職業指導作為一個多層次的結構複雜的係統工程,為了使職指導的決策和管理對變化不已的外界環境和內部結構作出有效的反映,就必須把自身活動的後果作為反饋信息,根據信息的反饋隨之做出相應的調節。職業指導過程是一個連續發展的,從不間斷的過程。而職業指導對象卻在不斷更替。這就需要經常對職業指導的目標進行修定,而職業指導效果的信息反饋是職業指導目標修定和評價的重要依據。可以說,沒有信息反饋職業指導就無法進行。
有人把管理決策程序分為八個階段,即發現問題、確定目標、確定價值準則、擬定方案、分析評價、方案優選、試驗實證、普遍實施。在決策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少不了信息反饋,即使在普遍實施後,還要追蹤調查收集情況,以對職業指導目標計劃、方案、方法和內容等進行調整。信息的反饋首先要準確。隻有準確的信息,才會有真正的價值。因此收集信息要對所了解的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篩選,對材料的處理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製作過程。其次,信息的反饋要及時。這是提高職業指導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