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增強學生提高自身素質的自覺性。實踐能力差是目前各級各類學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除了教育體製和教學方法的原因外,還與錯誤的人才觀念有關。在學校人們往往把學習成績作為判斷一個人素質的標誌。不少人把文憑與水平等同起來,把知識與能力等同起來。錯誤地認為得到了文憑就等於成了“人才”,有了知識就等於有了資本。所以不少人把得到文憑作為學習目標,為了考試而被動地學習,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知識、文憑與人才的關係,真正懂得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的創造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的道理。在現代社會,把文憑作為唯一資格的學生已失去了就業市場。用人單位要的不是一紙優秀生的證書,而是注重一個人所具有的價值,即為社會做貢獻的能力,一個人的能力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就會被淘汰。
職業指導引導學生走出書房關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當學生在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崗位上,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時,無不驚奇地發現,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是那樣大,書本上的知識是那樣空洞,而生產上所需要的知識又是那樣貧乏。帶著這些問題重新審視自己時,一種靠真才實學贏得社會認可的欲望便油然而生,通過職業指導對現代人應具備的職業素質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增強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幫助人們科學地選擇職業或專業
職業活動不僅是維持生命的手段,也是個體全麵發展的必要條件。正確地選擇職業往往是事業成功的關鍵。為什麼有些人本應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但卻事與願違,其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把自己的才幹用錯了地方。而那些成就大事業者,並不一定比別人更聰明,隻是因為他們做出了適合自己的選擇。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僅會給個人帶來終生的遺憾和痛苦,也會給社會和事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麵對紛繁眾多的職業或專業,如果沒有科學的職業指導,往往導致選擇的盲目性,一些大學生剛入學不久就發現所學專業不符合自己的特點,而被迫退學。有的人剛找到工作崗位就發現自己很難適應,堅決要求改行。這些都是由於缺乏科學指導,對自己的特性和職業的特點缺乏必要的了解造成的。
職業指導是人們科學選擇職業或專業所不可缺少的。所謂科學的選擇職業包括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在態度方麵,主要是指要以現實的態度,從實際出發幫助人們正確處理個人發展同社會需要的關係。
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係本質上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係。職業指導強調從社會需要出發,目的是要求求職者對社會負責,選擇職業時處理好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係。使求職者明白個人才能的發揮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曆史條件和社會需要密切相聯的,社會需要是發揮個人才能的條件和基礎。為了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就隻有到社會最需要的崗位上去。這絲毫不意味著對自我意識的否定,因為一個缺乏自我意識的人,往往是缺乏責任感、事業心和榮譽感的人,是不可能積極工作並對社會做出貢獻的。當然,由於個體差異和社會需要的複雜性,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有時也存在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隻強調社會需要,而不講個人利益。而應考慮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的統一。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可以說是互為目的,又互為手段。社會不依賴於個人,不把個人當作手段就不會發展和繁榮。同樣,個人不把社會當作自己求生存,求發展的手段,個人也就無法生活。這一點,在職業問題上體現得最充分、最直接。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時,就能認識到自己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確定社會需要的主體意識,自覺地尋找與社會的最佳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