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職業指導對個人的作用(1 / 3)

職業指導與個人的關係十分密切。伴隨人的一生,有升學指導、擇業指導和職業轉換指導等。從內容上分有學習指導、技能指導、也有職業觀念的指導。職業指導對個人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具體可概括為以下五方麵的作用。

(一)職業指導有利於個人的社會化,

社會化是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用來闡述個人與社會關係的重要概念。一般認為社會化是社會將一個自然人轉化為一個能適應一定社會環境、參與社會生活、扮演一定社會角色的社會人的過程。社會化同時還指個人對社會的適應、改造和再適應、再改造的過程。一個人從來到這陌生的世界那一刻起,一直到他走完他自己的嬰兒階段的路程,幾乎完全靠著別人才支持下來。成長起來後,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上,必須同他人分工協作從事物質生產,進行滿足自己和社會某種需要的職業活動。必須通過社會化的過程模仿並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並掌握人類已獲得的知識、熟悉並適應社會環境的社會規範,取得一定的身份,占據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滿足一定的需要。由於現實生活內容的廣泛性和複雜性,決定了社會化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社會化的內容是多方麵的,社會化渠道也是多方麵的。職業指導對掌握生活技能,培養社會角色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和指導意義。

人的社會化過程無論多麼複雜,最後都要由人對社會角色的承擔來體現。培養出社會要求的成員,是社會化的最後結果。所謂角色是指由一定的社會身份和地位決定的行為模式和規範。職業指導幫助個人了解社會對不同職業角色的具體要求,並從這種需求出發幫助個人掌握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角色意識,這對於成年或未成年的個人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未成年的人必須首先學習基本生活技能,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掌握專業技能。成年人除了不斷發展自己的基本生活技能外,一方麵從事勞動創造,為社會提供新的價值和經驗,另一方麵也在繼續和進一步地學習掌握更多的社會文化、價值、經驗和規範。還要根據社會職業的變化和要求不斷地深化專業技能,調整專業方向。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現代社會,這一點尤為重要。培養職業角色意識是指在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的基礎上,幫助個人逐漸了解自己在社會關係和職業崗位上的地位,領悟社會對這一職業地位的角色期待。懂得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並朝著這一目標去努力,去追求。職業指導有助於把人推到一定的社會崗位充當某一職業角色。以增強人們的職業意識和角色意識,這對於我國處在社會教育體製不完備、社會在迅速發展、產業與職業不斷分化的條件下,培養千千萬萬合格的建設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對個人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

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目標對人的行為有很強的激勵作用。一個合適的目標一旦被接受,就能誘發人的動機,規定行為方向,提高實現目標的自覺性。大量的實踐證明,有明確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或目標不明確的人學習努力的程度和學習效果大不一樣。由於我國基礎教育片麵追求升學率的結果,中學生普遍把考大學當成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標。一旦考上大學以後,目標就變得模糊不清,不少學生不懂得所學課程與未來工作的關係,不懂得各種課程的實踐意義與應用價值。理論脫離實際,不少人隻是單純地為考試而學習,直至大學畢業麵臨職業選擇還不清楚自己能從事什麼工作,甚至對四年大學所學知識的有用性和自身能力發生懷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習目標不明確造成的。

職業指導克服了一般思想教育的空洞性弊病,從適應社會需要,增強在未來職業中的創造能力出發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科學技術革命使科學成為生產發展的主導因素,它使人的體力勞動越來越被自然力和技術裝置的利用所代替。依靠受人控製的物化知識的作用,使人不直接參與生產過程,從而改變了生產力的結構和職業活動內容。現代職業要求從業者具備現代的觀念,具有適應現代職業要求的知識素養和能力結構。職業指導通過對現代職業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對未來可能從事的某些具體職業類型特點的分析,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的社會意義,進而激發其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