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國職業指導發展概況(3 / 3)

1994年勞動部發布《關於印發〈職業指導辦法〉的通知》,規定從1995年1月1日起實施職業指導辦法。本“辦法”對職業指導的任務、內容、職業指導人員的職責範圍作了規定。從而推動了勞動部門所屬就業服務機構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1995年9月5日至8日,由中國職教學會、勞動部就業司、國家教委基教司、中華職業教育社聯合在安徽黃山市召開“全國職業指導研討會”。與會者106名分別來自22個省、市、自治區的教育、勞動和科研單位,收到論文200餘篇,會上對職業指導問題進行了廣泛地討論。這次會議標誌著我國的職業指導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經過十幾年的工作,職業指導由研究變為教育的日常工作,由自發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職業指導這個概念已被人們逐漸接受,其社會意義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但應該看到,目前的職業指導工作還多限於畢業生的就業、擇業指導,職業指導的理論研究還不夠係統、深刻,學校職業指導機構的地位與作用還有待於進一步明確,體製上也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還需要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才能建立和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職業指導理論體係和方法,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四)我國職業指導麵臨的問題與對策我同的職業指導隨改革開放獲得了新生。但應該看到,職業指導盡管在今天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仍然麵臨著重重困難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正確認識這些問題,可以增強我們的緊迫感’有助於幫助我們把我國的職業指導工作推進到一個新水平。

1.生產力不發達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目前我國仍然麵臨人口多、底子薄、就業不充分的問題。正像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所指出的,突出的景象是:十億多人口、八億在農村,基本上還是手工工具搞飯吃;一部分現代化工業,同大量落後於現代水平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業同時存在;一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同廣大不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同時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同普遍的科學技術水平不局,半文盲文盲還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狀況同時存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點,決定了我國就業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職業指導的艱巨性。由於人口的壓力,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局麵還會長期存在下去。同時由於勞動力素質低,對新職業的適應能力差,又造成就業與招工“兩難”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是職業指導迅速開展的阻力,也會成為職業指導發展的客觀動力。

2.舊體製的影響

由於不可避免的曆史慣性,在新舊體製交替時期,舊體製的弊病還隨處可見。如企業搞活,用人包死,企業用人的自主權無法實現。傳統就業製度“包”的觀念還沒打破,國家、企業、職工之間的勞動關係還沒有真正理順,“國家職工”的概念還根深蒂固地存在著。勞動力市場還沒有最後形成,競爭就業的觀念還沒有被人普遍接受。這些都限製著職業指導作用的發揮。

3.教育的影響

教育事業直接或間接地對勞動就業發生巨大影響。首先,隻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勞動者素質,才能解決普通勞動力供過於求、而高質量勞動者又供不應求的矛盾。也隻有提高勞動力素質,才能向社會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開辟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其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訓練,有利於縮短勞動者適應職業的時間和順利地實現職業轉換,降低社會的失業率。目前,我國教育存在多方麵的問題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其一表現在教育經費不足,教育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缺乏充足的物質保證。其二是社會缺乏基本的尊師重教風氣,教師隊伍不穩,教師素質下降。其三是教育結構不合理,教育內容陳舊。其四,教育體製的影響,師範教育不改革,招生製度不改革,職業指導無法與教育接軌。其五是廣大農村教育仍然十分落後,且後勁不足,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低,阻礙了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這些都對職業指導的開展造成壓力和困難。

4.對職業指導工作的認識不足

職業指導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其社會意義還未被人們普遍認識。其中不少人把職業指導片麵地理解為介紹工作。沒有把職業指導提高到關係到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發展現代化經濟的高度來認識。這就限製了職業指導在其本來意義上的健康發展。

除了以上影響因素以外,還有政治體製和文化傳統及社會心理等方麵的影響。要消除中國職業指導所麵臨問題,從外部條件講,要依賴於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和各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完善。從發展職業指導的內部條件看,當前最主要的工作是積極致力於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指導。首先要使職業指導的發展與深化勞動管理製度和就業製度的改革結合起來,一方麵職業指導要從改革中吸取動力,另一方麵又要使職業指導成為促進勞動管理製度與就業製度改革的健康力量和重要的配套措施。其次,要使職業指導的發展同教育改革結合起來。既要把職業指導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使職業指導滲透到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麵和各個環節,又要使職業指導為促進教育改革服務,特別是在教育如何適應社會職業需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麵,發揮職業指導應有的作用。其三,職業指導要盡快製度化、規範化,建立職業指導的專門機構,形成全國職業指導網絡,培養職業指導人員,開展廣泛的職業指導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