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表現在時間上,職業指導由原來的就業安置的短暫行為擴展到整個人生的職業指導活動。促成這個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發展心理學的產生。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兒童、少年、青年一直處於生長和發展變化之中,這種發展變化既是連續的,又是分階段的。不同階段之間即有密切聯係,又有本質區別。用這種觀點來考慮人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職業興趣,人們發現,人的職業性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人的職業意向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少年期產生的職業萌芽會隨著年齡、教育、閱曆等方麵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並逐漸成熟。因此,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求職者,職業指導應是一個動態的教育過程。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有人也把職業指導稱為“生涯指導”和“人生指導”。
第二,表現在空間上,職業指導突破了單一的職業介紹的舊框架,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滲透到教育活動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職業指導與教育的結合使職業指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首先,它使職業指導的內容更廣泛了,除了職業介紹、個性測驗外,還包括了職業知識的傳播、職業意識的培養、求職擇業技能的訓練以及職業觀、擇業觀的教育等多方麵的內容。其次,它使得職業指導途徑和方法多樣化。除了谘詢和測試方法以外,還廣泛采用授課、講座、參觀、實習和基本求職技能訓練等方法。職業指導活動也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員的事,而逐漸成為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關心的第三,表現在職業目標上,由單一特定的職業,轉向較為廣,的職業領域。這個觀念的轉變,首先是由人的廣泛適應性所決定的。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個性特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即使一些穩定的心理特點,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在職業選擇麵前,人不是被動地適應職業,而是不斷地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某些活動特點和個性特征’以主動的方式去適應和從事職業活動。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大大增加了人們適應職業的範圍所以,不能單純的根據一些測驗數據簡單地把人固定在某一職業崗位上。其次,職業的不斷分化,職業結構和職業崗位不斷變化,也使人很難預測未來就業的某一具體職業。在這種情況下,職業指導必然要著眼於廣闊的職業領域,讓學生在職業準備階段根據社會職業發展變化的情況,逐漸調整自己,最後做出切合實際的選擇。
3.職業指導手段的發展
職業指導的發展是隨著其手段的發展而發展的。首先,傳播手段的進步,提高了職業指導的社會化程度。過去的職業指導由於受傳播手段的限製,往往隻是在較小的範圍內或個別人身上發揮作用。傳播手段的現代化,使求職者與招聘者的距離變小了,人們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大眾傳播媒介廣泛地發布職業信息和求職廣告,以指導求職者求職和用人單位對人員的選用。其次,計算機在職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促進了職業指導手段的現代化。職業指導人員使用電子計算機儲存職業信息、分析就業市場動態、預測就業趨勢,用計算機進行個性測驗和職業谘詢,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職業指導的科學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