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職業指導的產生與發展(1 / 3)

(一)職業指導的產生

進入20世紀以後,因為機器代替手工勞動越來越普遍,社會分工和職業種類變化越來越快,許多人不能適應這種發展變化的需要,企業內部的有關指導或輔導就開始了,指導的觀念也開始為人們所接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普及教育的興起,職業技術教育的產生與發展,使大中學校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畢業生能否在產業後備大軍十分龐大的情況下迅速找到職業,成了教育界十分擔心的問題。麵對資本主義勞動市場,各類學校特別是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隻得想辦法使自己的畢業生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要求,以便學校能生存、發展下去。而職業指導恰恰是適應勞動力市場要求和與社會相溝通的最好途徑,這使得職業指導首先在一些學校產生。

1906年,波士頓商業學校便把就業機會納入教學內容,後來又擴大為職業谘詢。同年,在韋文(Eilweawer)的帶動下紐約的許多中學開始了職業指導工作。1907年戴維斯(J·B·Davis)任密西根中學校長,便把每周的英文作文更名為“職業與倫理指導”。

在眾多的職業指導先驅中,F·帕森斯(Frank Parsons)的貢獻最為突出。帕森斯是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他看到大學生畢業後尋找職業茫無所從,於是就從事幫助失業人員有效地選擇職業的工作。在他的倡導下,1908年,在波士頓市政府附近的一個社交場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職業指導機構——波士頓地方就業局,專門從事職業谘詢工作。帕森斯為第一任局長,他因此被譽為“職業指導之父”。1908年5月,他在局執行委員會的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職業指導”(Vocational Guidance)的概念。1909年帕森斯在給美國職業署的報告中說:職業指導應成為每個地區公立學校體製中的一部分。職業指導者所應具有的職業指導藝術培訓,應像醫學和法學界的培訓一樣仔細。他們應擁有科學技術所能設計的測量兒童感覺、能力及整個身體、智力和情感素質的各種設施。就在這一年,他出版了《選擇職業》(Choosing a Vcation)一書,對如何選擇職業提出了三條原則,要求指導者幫助被指導者:第一,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態度、能力、興趣、智慧局限和其它特性;第二,成功的條件及所需要的知識,在不同崗位上所具有的優勢、不利和補償、機會和前途;第三,上述兩條件的平衡。除此之外,他還強調家庭出身、家庭成員的教育程度、閱曆、經驗等因素的影響。

帕森斯病逝後,該局堅持以書信、講演和出版書籍等方式積極宣傳職業指導的意義,努力培養職業指導人才,並在波士頓地區的一些中學推行職業指導,在部分大學和師範學院開設職業指導課。這一時期,美國其它城市的職業指導也得到了發展。1910年在波士頓召開了美國第一次全國職業指導大會。與此同時,美國教育協會和美國中學校長協會等組織也開始大力推行職業指導。1918年,美國教育協會起草了一個報告,提出職業指導應作為美國中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從而確定了職業指導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

大學的職業指導要比中等學校出現的稍早一些。進入20世紀後,因大學生人數增加較快,原有的訓導人員不能勝任職業指導一類的工作,所以就開始增設輔導人員和有關機構來負責職業指導及其它有關指導。1911年,哈佛大學設職業指導課10講,又被認為是大學職業指導的開始。1917年,波士頓職業局並入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更名為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職業指導局。自此以後,職業指導在美國的大學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二)職業指導的發展

初期的職業指導,主要是進行職業分析、為求職者提供就業信息、介紹職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差異心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心理測量學在實踐中的應用,職業指導開始注意個性特點的測量,通過測驗來評定求職者的職業興趣、能力傾向,並以此為依據幫助求職者選擇職業,以提高就業的成功率。此時的職業指導活動還隻限於畢業時的擇業指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職業指導突破了單純就業安置的舊框架,同人生指導、生活指導和教育過程密切聯係在一起,使職業指導的概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