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參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人,都是具體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處境和經曆,都具有不同的判斷標準和習慣,他們得出的結論往往千差萬別,各執一端,很容易帶有差錯性或片麵性。因此,社會科學需要百家爭鳴,文學藝術需要百花齊放。
第五,人文社會科學具有不可試驗的特點。自然科學的研究,為了尋找事物的規律,可以設定一個特殊的環境和條件,觀察試驗的結果。而人文社會科學是不允許以整個社會為實驗室進行重大試驗的。
(3)人文社會科學修養的必要性
由於我國在建國之後,經濟和科學技術落後,人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迫於經濟發展的壓力,側重於自然科學和技術方麵的建設。這就形成了一種片麵性。社會上流傳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的口號。雖然,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人文社會科學也很落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深入,但人們往往忽視這種人文社會科學的落後,把它看做軟性的任務,不予足夠的重視。所以,許多人才在這個方麵的修養,存在著一定的弱點和空白,影響了人才的全麵健康的發展。
加強人文社科方麵的修養,有利於糾正重理輕文、文化品位偏低的弊端。理工科的高才生不應該是文化修養的低能兒。加強人文社科方麵的修養,有利於提高人才的文化修養和思想品德修養,增強人才的社會適應性。
加強人文社科方麵的修養,有利於緊跟世界教育改革的新潮流。世界教育改革的總趨勢,不僅要拓寬專業口徑,而且要拓寬所有專業的人文社會科學成分,世界各大學都在加強人文社科教育。我們應當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加強人文社科方麵的修養。
加強人文社科方麵的修養,還有利於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學習和借鑒一切文學藝術遺產的問題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候的借鑒。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裏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們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東西。有無人文社科方麵的修養,呈現明顯的差別。這個差別表現為:文明與粗野之分;質量的粗細之分;水平的高低之分;創作和工作的效率快慢之分。為了提高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須注意加強人文社科方麵的修養。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應該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麵留下知識的缺陷和弱點。這樣的缺陷和弱點會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成為人才成長的製約因素。
因此,我們應該加強人文社科方麵的學習,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格調、情感、價值取向水平,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促進自己成才。
有些黨政領導幹部自己覺得大權在手,搞點政績工程不是難事。但是由於缺少人文社會科學方麵的起碼知識,不能全麵把握黨和國家的政策,往往事與願違,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蠢事來。
從1997年開始,舟山市為了進行“舊城改造”,大麵積拆毀了被命名為浙江省曆史文化名城的定海城關的傳統曆史街區,毀壞了一些具有舟山曆史文化特色的古居老宅。此事引起當地民眾和許多新聞傳媒的強烈反應,並引發了一場“民告官”的著名官司。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襄樊在城市建設中拆毀古城牆的事件也很典型。據有關資料反映,該市樊城區唯一保存的一段古城牆位於漢江二橋樊城橋頭東側,長58米,寬11米,高4米,建於宋明時期,是樊城最珍貴的文化遺存之一。在當地某些幹部看來,這段城牆影響了漢江大道以及房地產的開發。1999年11月11日夜,這段城牆被有關人員用推土機鏟平。千年古城牆就這樣慘遭摧毀,專家稱此為20世紀末惡劣破壞曆史文化名城的事件。不久,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播出了這座曆史文化名城毀壞文物的情況,批評了當地幹部決策的愚昧無知。襄樊市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楚寅觀後大發脾氣。這位給人感覺“像一位學者”的孫楚寅,為了文過飾非,在他的活動下,中央某大報不久就受托發表了一篇報道,稱襄樊市曆來重視文物保護,其中孫楚寅在報紙上侃侃而談,隻有成績,沒有過錯。後來,在查辦孫楚寅團夥腐敗案件的時候,才把這件破壞文物的事情徹底曝光。這位決策者的愚昧無知和顛倒黑白的行為真是醜惡之極!一個貌似“學者”的書記竟然沒有起碼的文化修養,作出錯誤決策不僅不檢討,反而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真是醜上加醜。這個教訓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