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正確理解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1 / 3)

(1)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問題

正確理解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是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問題。

怎樣理解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反映了不同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不同的階級和階層,對於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具有不同的認識,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方法。

當代社會一切屬於剝削階級的人群,往往奉行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在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采取個人本位,把個人利益擺在集體利益或社會整體利益之上。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是現代資本主義私有製的產物,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作為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它是私有製基礎上的個體或私人集團競爭的反映。在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的這種占主流地位的價值觀,也必然影響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大部分民眾,使得他們也不得不采取這種個人本位的價值觀。這種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在曆史上的發展和演化,早已顯露了它的不合理性和嚴重弊病。現在,西方也不是原原本本地奉行簡單的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而是提出了所謂“合理的個人主義”等新的口號。所謂“合理的個人主義”的提出,實際上是宣布了原本意義上個人主義的不合理。在一切社會交往之中,個人至上,隻顧自己,不顧別人,甚至損人利己的個人主義,都是不受交往對象的歡迎的。世界上最自私的人,也不願接受他人對自己表示自私。這是必然的。所以,個人主義在社會進展之中,必然遇到自相矛盾的困境。

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區別就是實行了公有製為主體的所有製關係。這種新型的經濟基礎所產生的上層建築,就不是奉行個人主義價值觀,而是奉行集體主義價值觀。集體主義主張一切從集體出發,把集體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上,采取集體本位,體現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方向。運用這種集體主義來判斷是非曲直,調節社會主義社會的人際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合理的一種原則。

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必然反映在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黨中央近年來特別強調黨的幹部一定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並認為這是搞好黨風、防腐反腐的根本。一切成功的人才,也必須解決好價值觀的問題,才能走上順利發展的道路。

(2)集體主義原則的內涵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我國現實中,答案隻有一個:按照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的總原則來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原則。

要正確把握集體主義原則,首先就要理解集體主義的內涵。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存在似是而非的模糊認識。他們往往籠統地認為,集體主義原則,一言以蔽之,就是個人服從集體。這就是集體主義。這個說法貌似正確,其實是很片麵的,也是簡單化的。它沒有全麵概括集體主義原則的內涵,容易扭曲或閹割集體主義原則,更容易使人反感。

集體主義包括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三個層次的內涵。

第一,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在社會主義社會,從本質上說,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的集體利益體現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體現著每個公民的長遠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的不斷發展,為個人利益的發展和實現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個人正當利益的發展,又能夠促進集體利益的發展和壯大。由於集體利益包括每個公民的正當的個人利益,所以,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是完全正確的。“大河無水小河幹,大河有水小河滿。”這一諺語比較生動地闡述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國家,個人利益的發展,有賴於集體利益發展提供的基礎和環境。離開了集體,個人的發展就無從談起。比如,一個國家遭遇外敵入侵,作為集體的國家利益受到嚴重的威脅和破壞,那麼生活在其中的個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任何保證。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曆史時期,中國人民的每一個公民的個人利益都受到致命的損害。在那種情況下,隻有強調中華民族的集體利益,奮起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才能爭得民族的集體利益,從而使得個人的利益也得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個人單獨解救自我的行為都不可能成功。

第二,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所謂個人的正當利益,就是指在價值目標上與社會整體利益取向一致的個人利益,或者是能夠增進社會利益的個人利益。這樣的個人利益就是正當的。對於這樣的正當的個人利益,共產黨人從來就是高度尊重,十分重視的。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這就是尊重人民群眾正當的個人利益的集中表現。對於人民群眾的正當的個人利益是否關心,是否維護,是區別共產黨與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標誌。早在革命根據地時期,毛澤東同誌就強調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麼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麵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麼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哪裏有共產黨人不關心人民群眾正當的個人利益的道理?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上,集體主義原則並不是簡單化地、不加分析地否定個人利益,或令個人利益簡單地服從集體利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的正當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的情況也是有的。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集體主義的原則認為,首先由集體方麵加以運籌和解決,化解矛盾,甚至對個人的正當利益作出照顧。隻是在運籌無效的情況下,才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第三,促進集體和個人的不斷完善。集體主義追求的狀態是個人與集體的和諧發展,其最高理想境界是個人利益與體利益和諧共生、同步實現。集體主義的本質就是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集體利益的基礎上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作為集體方麵,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真實的集體。但是由於曆史和現實的各種因素的製約,它的各級基層的組織,也不排除脫離群眾、背離群眾利益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存在,是對集體主義原則的極大損害。因此,未來和諧的發展,集體方麵的不斷完善就包括要不斷消除腐敗現象,使集體更加能夠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人民群眾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為個人方麵,由於各個方麵的原因和個人的特殊情況,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問題上必然受到製約。因此,未來和諧的發展,個人方麵要不斷提升自已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