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較強的民主、法治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1 / 3)

民主的觀念即是社會主義民主觀念。隻有建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民主觀,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正確的政治立場。

(1)民主觀念一:民主的本質

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任何民主,和一般的任何實體性的上層建築一樣,歸根結底是由該社會的生產關係決定的,歸根結底是為該社會的生產方式服務的。世界上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抽象的民主,隻有具體的、由各個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決定的民主。因此,民主是個發展的概念。從古代的民主萌芽的時期起,在幾千年的過程中,民主的形式一直隨著統治階級的更換而更換。在古希臘各個共和國中,在中世紀各個城市中,在各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民主都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運用程度。因此,在曆史上第一次出現政權由少數剝削者手裏轉到多數被剝削者手裏的革命發生並取得成功之後,其民主形式就絕對不可能延續資產階級的舊的民主形式,也絕不會保留或維護資產階級民主的相關政治條件。直到今天,那種把民主視為“普世”的政治形式的觀念,本身就沒有擺脫資產階級民主的巢臼。在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屢試不爽的一種現象,就是談論所謂的“普世的民主”,實際上就是擁護資產階級民主;談論抽象的“專政”,實際上就是反對無產階級專政,實際上是否認無產階級具有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權利。對於這些資產階級的過時觀念,列寧早就精辟地分析批判過,並指出了他們的本質。今天,雖然有人繼續重複過去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演繹的故事,但一點曆史的新意都沒有。

民主具有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方麵,民主是國家形式,是國家形態的一種。

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和國家一樣,在現實之中的民主也是有組織有係統地對人們使用暴力的形式。因此,它必然隨著國家的消失而消失。民主發展的最高級形式就是實際上不再需要民主的社會出現。這隻有在無產階級革命最終取得勝利,社會主義製度得到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時候才能實現。

另一方麵,民主意味著在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製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真正的保證公民平等決策權利和管理國家權利的實現,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建立一種保證按照大多數人的意誌決定問題的國家製度和國家政權;二是必須使這個大多數在各個階級相互關係的結構中能夠協調有效地管理國家。在資本主義及其以前的社會條件下,這樣的兩個條件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從這樣兩個方麵的意義上講,民主既是國家形式,又是政治目的。我們可以在第一種意義上觀察某一種民主的本質,在第二種意義上觀察某一種民主的真實程度。

總之,關鍵是要看民主是對於大多數人的民主,還是對於極少數人的民主;

是立足於公有製基礎上的真實、完全的民主,還是立足於私有製基礎上的虛偽、狹隘的民主。這是我們在觀察民主問題時應把握的一個核心內容。

(2)民主觀念二:西方資產階級民主

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是由資產階級的所有製關係決定的。資本主義的私有製在政治上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資產階級民主。資產階級的民主製度,就是對極少數人實行民主,對極少數富人實行民主。資本主義的民主結構通過對選舉權的一些看似“微小的”細節的限製、代表機構的辦事手續、對行使集會權利設置障礙以及資本主義辦報原則等一係列完善而巧妙的手段把窮人完全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使他們無法積極參與民主生活。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每隔幾年進行一次的所謂“大選”,隻是使那些選民跟在統治階級後麵熱鬧一番而已,完全不能起到選擇人民大眾自己信任的國家領導人的作用。資產階級民主的工作重心放在冠冕堂皇地宣布各種自由和權利上,而實際上卻不讓大多數人即工人和農民哪怕是稍微真實地享受這些自由和權利。因此,資本主義社會裏的民主,是一種殘缺不全的、貧乏的和虛偽的民主。在本質上,資產階級民主隻是對富人、對少數人的民主。可以說,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是一種內核已經幹癟的民主。隨著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出現和發展,資產階級民主已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優越性可言。

當然,曆史地看待今日西方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也可以說它有自身的一些長處。由於資產階級民主具有幾百年的發展曆史,經過漫長的曆史打磨,今天已經比較成熟。對於極少數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統治者來說,這個民主具有比較完善的外殼。如今,資產階級民主製度具有細致如微的各種保證措施,能夠在困難或政治風浪之中,保證民主製度穩定而有效運作。他們對自己憲法權威性的維護,他們對自己曆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尊重,他們對付老百姓反抗的各種預防手段,他們運用新聞媒體製造輿論的巧妙手法,他們利用非政府機構進行活動的策略,他們把政府的權力運作與意識形態分別進行的思路,他們各個派係之間的爭鬥規則,他們無孔不入地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方式方法,都是非常成熟的。這種成熟的資產階級民主手段,成熟到具有掩蓋其真相的相當大的欺騙性。資本主義社會中被壓迫的大眾,如果不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分析武器,很難看清資產階級民主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具有這樣完善而堅硬的民主外殼,那裏的社會主義革命就很難首先爆發並取得勝利。

(3)民主觀念三:社會主義民主進程

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曆史上的新型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公有製經濟基礎決定的,並為這個經濟基礎服務。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絕大多數的人民大眾當家做主;同時第一次使絕大多數人管理國家事務成為可能。社會主義民主第一次成為對窮人、對人民、對大多數人而不是對極少數富人的民主製度。人民需要共和國,目的是為了教育群眾實行民主。不僅僅需要民主形式的代表機構,而且需要建立群眾廣泛參與、全麵管理國家的製度,讓群眾有效地參加各方麵的社會政治生活,讓群眾在管理國家的事務中起到積極作用。與資產階級民主相比較,社會主義民主使得大多數勞動者空前廣泛地、經常地、普遍地、簡便地行使選舉權。這在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之中都得到了證實。列寧曾經這樣評價社會主義民主:“在吸收工人和貧苦農民參加國家管理方麵,蘇維埃共和國過去幾個月所做的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連十分之一也沒有做到的。這是絕對真理。誰也不會否認:我們在實行真正的而不是紙上的民主方麵、在吸收工農參加管理方麵所做的事情,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共和國在幾百年內沒有做到而且不能做到的。這就決定了蘇維埃的意義,由於這一點,蘇維埃就成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口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列寧說出了那句至理名言:“無產階級民主比任何資產階級民主要民主百萬倍;蘇維埃政權比最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要民主百萬倍。”可以說,在現實社會中,社會主義民主具有真實性、廣泛性、科學性、徹底性。這是資產階級民主所不能相比的。

社會主義需要民主,民主隻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不實現民主,社會主義就不能實現。這是因為:第一,無產階級如果不在民主的鬥爭之中為社會主義革命做好準備,就不能實現這個革命。第二,勝利了的社會主義革命如果不實現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勝利,引導人類走向國家的最終消亡。在革命戰爭年代,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運用民主的武器動員了群眾,團結了群眾,爭得了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毛澤東同誌又指出了實行民主是跳出政權周期律的唯一途徑。

但是,現實之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大部分是從封建主義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背景下演化過來的。在曆史上,這些國家沒有經曆過資產階級民主的訓練,甚至與現代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社會生活習慣都沒有養成。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優點是沒有改良主義的傳統,缺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民主的意識。此外,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嶄新的民主製度,它的建立、鞏固和完善,本身就要經曆一個相當長的、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曆史過程。因此,在社會主義處於初級階段的曆史時期,社會主義民主製度目前還不成熟、不完善,是正在努力建設的一種民主。社會主義國家還存在著民主建設的嚴峻任務。建立健全有效的權力監督製約機製,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學的決策機製,建立健全一種具有穩定性、連續性的權力運行機製,加強領導幹自身的民主作風建設,不斷提高幹部和全體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都是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可以說,社會主義民主具有一個充實而美好的內核,但卻沒有完成其外殼完善的任務。如果社會主義民主的外殼長時期不能得到應有的完善,就會傷及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核,使得原本充實而美好的內核流失、黴爛,使得原本密切的黨群關係鬆散而疏遠,那就是一種十分可怕的前景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真正的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真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