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和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有人曾經誤解“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這個命題,認為在現在的情況下,高科技人員已經取代了工人階級成為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的代表了。這是十分錯誤的。一方麵,作為工人階級一部分的知識分子,無論其如何先進,都不能脫離工人階級的整體而單獨稱作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任何知識分子都不是獨立的政治力量,它隻能附著於一定的階級。所以,不能把高科技人員單獨“抬舉”到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的地步。再說,單獨強調從事自然科學的高科技人員是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那麼從事社會科學的那一部分知識分子就不是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嗎?這樣的提法是形而上學的“顯性思維”和實用主義的邏輯在作怪,會自覺不自覺地起到分裂知識分子隊伍的作用。另一方麵,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是從總的狀況來說,不是每一個知識分子都能夠不加分析地隨意宣布自己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隻有願意和實行與工人階級結合或為工農大眾服務的知識分子才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我們在總體上把我國的知識分子稱作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基於廣大知識分子都願意並實行與工人階級的事業——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資格稱作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那些背叛祖國、甘心為西方敵對勢力服務的個別知識分子,自己也不會願意被稱作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5)政治就是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
政治就是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就是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黨章的總綱部分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係,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淩駕於群眾之上。政治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所以,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就是站在廣大人民群眾一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隻有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才能具有這樣鮮明的政治立場。離開這一立場,就喪失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
一個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如何,是魚水關係,還是貓鼠關係;是密切聯係的關係,還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還是擺弄與被擺弄的關係,這是關係到人心向背的政治問題。這樣的問題,確實是首要的政治問題。唐朝的宰相魏征,曾經向太宗皇帝講述了自己對於統治階級與人民大眾的關係的看法:絕大多數老百姓是水,皇帝的國家權力是“舟”;水能夠載舟,也可以覆舟。這樣的關係如果處理得好,水就會把船送到千裏萬裏之外,達到勝利的彼岸;如果這個關係處理得不好,水就會把船打翻,讓一切統治階級的人物葬身海底。這樣的問題,正是頭等重大的政治問題。
為了社會主義製度的長治久安,為了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應該牢記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一條基本原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不能脫離群眾。
(6)防止貴族化文化傾向的泛濫
在公開的言論和主張之中,主張脫離和背離絕大多數勞動人民群眾立場的人,為數不多。即使有,也往往披著為了廣大群眾謀利益的外衣。但是,在深層次的文化傾向上,問題就比較明朗,許多在政治上含混不清的問題,在文化上卻十分外露。近年來,街市文化的貴族化傾向,就是赤裸裸地宣揚背離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立場。
近20多年以來,無論走到哪個城市,我們都不難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許多新修建的飯店、餐館都以“皇家”或“大富豪”等名稱命名。在大飯店的牌匾上、霓虹燈的牌子上盡是“王朝”、“皇苑”、“王後”、“皇家”、“貴族”等字眼。這是一種文化的風氣。這種風氣的本質就是脫離群眾的街市文化貴族化的傾向。其實,取這樣的名字是很不吉利的。因為所謂“王朝”、“皇家”之類都是在曆史上被滅亡的事物。但這種貴族化的文化追求,卻在文化上反映了當前一些人的追求。在他們看來,越脫離群眾就越時髦,越超脫勞動人民就越有價值。這種貴族化的文化傾向與社會主義文化的方向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當然,在“文革”時期,曾經嚴格地對各種店名、街道名進行了一次革命。當時,許多商店、旅館、理發店的名字都千篇一律地改為“工農兵商店”、“工農兵理發館”、“工農兵旅店”、“工農兵小吃店”等等,革命的味道是很濃的,但缺點就在於千篇一律,陷入了僵化的思維,沒有了創造力和生命力。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字那麼豐富,不應該陷入貴族化或僵化的泥沼,而應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廣大文化空間找到合適的尺度。總之,應該自覺防止脫離群眾的街市文化貴族化的傾向。